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
《雨晴过石塘留宿赠大中供奉》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七言律诗

长虹垂地若篆字,晴岫插天如画屏。

耕夫荷锄解袯襫,渔父晒网投笭箵。

子期闻笛正怀旧,车胤当窗方聚萤。

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íngguòshítángliú宿zèngzhōnggòngfèng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chánghóngchuíruòzhuànqíngxiùchātiānhuàpíng

gēngchújiěshìshàiwǎngtóulíngxǐng

wénzhèng怀huáijiùchēyìndāngchuāngfāngyíng

xiāozhāiyuèshēnyóutīngshūshēng

翻译
长虹如同地上的篆书,晴朗山峰像画中的屏风。
农夫扛着锄头卸下农具,渔翁晾晒渔网在竹篓旁。
子期听到笛声想起旧日,车胤对着窗户正聚取萤火虫。
独自躺在静室中已无月光,深夜还能听见读书声传来。
注释
长虹:彩虹。
篆字:古代的一种书法风格。
晴岫:晴朗的山峰。
画屏:画卷般的背景。
耕夫:农夫。
荷锄:扛着锄头。
袯襫:古代农夫穿的工作服。
渔父:渔翁。
子期:古代音乐家钟子期。
怀旧:怀念过去。
车胤:东晋时期的人物,以囊萤夜读著名。
聚萤:收集萤火虫照明。
萧斋:简朴的书斋。
无月:没有月亮。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初晴的乡村画卷。"长虹垂地若篆字"运用比喻,将雨后的彩虹比作篆书般的线条,展现了天空的壮丽景象。"晴岫插天如画屏"则形容山峦在阳光下如同镶嵌在天际的画卷,富有诗意。

接下来,诗人通过"耕夫荷锄解袯襫,渔父晒网投笭箵"两句,生动描绘了农夫们忙碌劳作和渔夫悠然晒网的生活场景,展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子期闻笛正怀旧"引用了伯牙子期的典故,表达对友情的怀念,而"车胤当窗方聚萤"则借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寓含勤奋好学之意。

最后,"独卧萧斋已无月,夜深犹听读书声"以寂静的夜晚和远处的读书声作为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又传递出对知识追求的敬仰,以及对友人学术精神的赞美。

整体来看,黄庭坚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乡村的景色,融入了历史典故,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思归·其二

飒飒风声到竹窗,客途秋思更难降。

霜飞北岸天分界,月照家园晚渡江。

荒岛无薇增饿色,閒庭有菊映新缸。

夜深寻友沿溪去,怕叩柴门惊吠尨。

(0)

贷米于人无应者

同是穷途同作客,饱得烟霞煮得石。

但使清虚腹里存,诗瘦偏多新意格。

也知诗瘦恰随秋,高飞秋色入浯州。

苍狗浮云倏变幻,老我狂愚我自羞。

西山尚有中子在,周全应尽性天爱。

乃竟二饿千载垂,旅处寡亲益增忾。

我来避世如避秦,上下无交馈赠屯。

倘能屈曲为小贬,何妨白日竟骄人。

骄人者流世所敬,不辨笑邪反笑正。

大家势利正营营,谁向此中审究竟。

昨夜梦中谁赠云,醒时拾得似纷纷。

人间世事尚难料,如何天上获相分。

感此高谊思所报,木瓜何以投永好。

今日幼安固如何,却亦未曾除皂帽。

(0)

由鸡笼口上三貂岭过双溪到远望坑界入噶玛兰境

闽峤东南尽海湾,重洋突涌大孱颜。

鸡笼口踞全台北,信否来龙自鼓山。

(0)

辛未生日志感·其一

六五光阴弹指中,遐陬三至效孤忠。

云霞过眼都陈迹,冷暖随人亦苦衷。

歧路叠更心倍小,流言难禁耳须聋。

功名青史知非偶,未信苍颜得转童。

(0)

罗汉脚

盛世无夫布,仍多浪荡身。

须知罗汉脚,半是掷金人。

任肆萑苻虐,终罹法网新。

孰操随会法,俾尔尽逃秦。

(0)

祀灶

水火资生活,庖厨藉割烹。

人间炊爨主,天上屈伸衡。

见说仙舆驾,均于此日行。

缅怀俞净意,精白寸心盟。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