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罗汉脚》
《罗汉脚》全文
清 / 李若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盛世无夫布,仍多浪荡身。

须知罗汉脚,半是掷金人。

任肆萑苻虐,终罹法网新。

孰操随会法,俾尔尽逃秦。

(0)
鉴赏

这首诗以“罗汉脚”为题,作者李若琳在清代创作。诗中通过“罗汉脚”这一形象,隐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反思。

首句“盛世无夫布,仍多浪荡身”,开篇即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在看似繁荣的盛世之下,却充斥着不羁和放纵的人群,他们如同没有约束的风,四处游荡,无所顾忌。这里,“夫布”可能暗指社会的道德规范或约束力,与“浪荡身”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社会风气的败坏。

接着,“须知罗汉脚,半是掷金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罗汉脚,象征着那些看似虔诚实则行为放纵的人;而“掷金人”则比喻那些拥有财富却道德沦丧的个体。这两者共同构成了社会中复杂的人性面貌,揭示了物质与精神、信仰与行为之间的矛盾。

后两句“任肆萑苻虐,终罹法网新。”描述了社会现象的最终结果。肆虐的恶行虽能一时逍遥,但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这里,“萑苻”原指一种毒草,常用来形容邪恶之人,此处借指社会上的恶行。这句诗警示人们,无论行为多么放纵,最终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最后,“孰操随会法,俾尔尽逃秦。”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主题。随会法,出自《左传》,指的是古代君主治理国家时,既要宽厚仁慈,又要严明法纪。俾尔尽逃秦,意为让所有人都能逃离秦国的苦难,引申为希望社会能够施行公正的法律,使人民免受压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与道德重建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罗汉脚”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中道德滑坡、法律失衡的现象,并寄寓了作者对于社会秩序重建、道德回归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李若琳
朝代:清

李若琳,字淇筼,贵州开州(今重庆开县)人。举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五月二十九日,以漳浦知县署台湾府抚民理番海防粮捕通判。曾任噶玛兰厅员,负责清釐地亩工作。十八年(1838)正月二十四日卸任,补澎湖通判。
猜你喜欢

妙湛大师求颂

妙则不粗,湛则不浑。妙湛而照,莹然亡痕。

云山是主,水月无根。瘦坐一默,虚融六门。

窍作风籁,华含春恩。相承个事,子子孙孙。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三三四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

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

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四二○

廓然而莹,了无馀影。卓尔而存,岂有他痕。

静非像也,彻见其源。动顺缘也,萌发其根。

用绵绵兮搅不浑。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八

一相无相,虚空等量。一身多身,物像俱春。

动也出岫之云,静也居谷之神。

现形说法也,刹刹尘尘。

(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五

面目古怪,气宇深清。涧月夜白,松雪寒明。

舜若之身兮谁前谁后,首罗之眼兮不纵不横。

相随来也,流水浮萍。

(0)

禅人写真求赞·其五十一

云树苍苍,泉石凿凿。倚杖坐其间,此心自空廓。

秋月濯沧溟,春风在林薄。

游鱼下藻玉溪寒,字雁没烟天宇阔。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