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冬风雪后。遍万户千门,好春来又。
岁华换却情天话,畅饮屠苏时候。
纤尘不涴,早霁色、窗明清昼。
欢事认、一纸盟书,三年未离怀袖。
东风自此无闲,看染柳熏桃,向来稀有。素心未负。
前夕与、燕彩蜡花相守。河山锦绣。
倘赋得椒花千首。凭听取、儿女青红,笙箫竞奏。
穷冬风雪后。遍万户千门,好春来又。
岁华换却情天话,畅饮屠苏时候。
纤尘不涴,早霁色、窗明清昼。
欢事认、一纸盟书,三年未离怀袖。
东风自此无闲,看染柳熏桃,向来稀有。素心未负。
前夕与、燕彩蜡花相守。河山锦绣。
倘赋得椒花千首。凭听取、儿女青红,笙箫竞奏。
这首《玉烛新》是清代陈匪石所作,描绘了岁末年初的景象与情感。开篇“穷冬风雪后,遍万户千门,好春来又”,以冬末雪后的清新景象引入,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接着,“岁华换却情天话,畅饮屠苏时候”描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的时刻畅饮屠苏酒的情景,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纤尘不涴,早霁色、窗明清昼”则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美景,阳光照耀下的世界显得格外明亮洁净。接下来,“欢事认、一纸盟书,三年未离怀袖”表达了对过去三年美好回忆的珍视,以及对未来欢聚时刻的期待。
“东风自此无闲,看染柳熏桃,向来稀有”描绘了春风拂过,柳绿桃红的景象,强调了春天的珍贵与美丽。接着,“素心未负。前夕与、燕彩蜡花相守”表达了对纯洁心灵的赞美,以及与亲人共度佳节的美好时光。
最后,“河山锦绣。倘赋得椒花千首。凭听取、儿女青红,笙箫竞奏”则是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祝愿,以及对家庭幸福、节日欢乐气氛的描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温馨与喜庆,以及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笑傲不禁秋兴长,登临谁复问滕王。
江湖周折地襟带,云霞粲烂天文章。
人如野鹤何飘逸,目送飞鸿去渺茫。
安得雪醅三百斗,发君豪气对吾狂。
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
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
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
却忆清溪谢太傅,当时未解惜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