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
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朝期暮约浑无据。
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
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
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朝期暮约浑无据。
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
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的心境与自然景象交融的美丽画面。"天低日暮",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时间即将过去、光阴似箭的氛围。接下来的"清商一曲行人住"表明诗人在这样的时刻听到了乐声,使得过路的人都停下了脚步。这不仅展示了音乐的力量,也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共鸣。
"著人意态如飞絮"中的"飞絮"形象,常用来比喻轻盈、飘逸之物,这里形容人的心境,是说人的情感和意态都是那么地轻柔而又难以捉摸。紧接着的"才泊春衫,卻被風吹去"则是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他可能刚准备好迎接春天,却不料春风一吹,所有的期待都随之飘散。
"朝期暮約浑无据"表露了诗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同心结尽千千缕"则显得更加深沉,这里"同心"指的是与他人情感相连,"结尽千千缕"则是比喻这些情感纠葛复杂而深厚。
最后两句"今宵魂梦知何处。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和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的灵魂在梦中飘荡,不知道归宿何方。而那翠绿的竹子、芭蕉之下,又下起了黄昏的雨,似乎是在强调一种无尽的寂寞和孤独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以及个人情感深深纠结的情怀。
家山破,家山破,宫中一唱还众和。
霓裳曲,霓裳曲,古时声慢今时速。
今时江水古时流,六朝不见令人愁。
新音繁手椒房出,花翻叶落如清秋。
乐工曹生空按谱,不比中宫邀醉舞。
舞残金缕葬娥皇,玉环在臂留悲伤。
民间传得家山曲,处处歌尘绕画梁。
妖淫感召兵戈起,兴亡只在声音里。
吴苑荒凉走麋鹿,石头蒙羃生荆杞。
此时的的念家山,宫娥散尽无人弹。
长江遍是黄花水,春梦悠悠只暂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