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周六十初生子,白首初谙襁褓方。
间齿翻从先甲数,肖形应共大年长。
门前父客犹多健,架上儒书已久藏。
不独晚成古器使,显名正待掌珠光。
年周六十初生子,白首初谙襁褓方。
间齿翻从先甲数,肖形应共大年长。
门前父客犹多健,架上儒书已久藏。
不独晚成古器使,显名正待掌珠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六十大寿时才得子的父亲的喜悦与感慨。开篇“年周六十初生子”,点明了父亲在花甲之年迎来了生命的延续,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着“白首初谙襁褓方”,既是对孩子出生时情景的描述,也暗含着对父亲年岁已高的感慨。
“间齿翻从先甲数,肖形应共大年长”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孩子的成长与父亲的年龄进行关联,寓意着孩子虽小却蕴含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如同父亲的岁月一样深沉而宝贵。
“门前父客犹多健,架上儒书已久藏”描绘了家庭的和谐氛围以及父亲的文化底蕴。门前常有宾客来访,显示了家庭的社交活跃;书架上堆满了儒家经典,象征着家族的教育传承和文化修养。
最后,“不独晚成古器使,显名正待掌珠光”表达了对这位新生命未来的美好期待。不仅因为他是父亲晚年的成就,更因为他的到来将会为家族带来荣耀和光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思,既有对亲情的赞美,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充满了温馨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