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岩底水长流,要与骚人胜士游。
霜气吹寒浮落叶,为扶藜杖看清幽。
碧山岩底水长流,要与骚人胜士游。
霜气吹寒浮落叶,为扶藜杖看清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
首句“碧山岩底水长流”,以“碧山”和“岩底”的静谧背景,衬托出流水的悠长不息,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这里的“水长流”不仅指自然界的水流,也暗喻着时间的绵延和历史的流转。
次句“要与骚人胜士游”,则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深远的文化意境之中。“骚人”通常指的是文学家或诗人,“胜士”则是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这些文化精英共赏美景、交流思想的愿望,体现了他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接着,“霜气吹寒浮落叶”,通过“霜气”、“寒”、“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带有季节感的氛围。霜气的寒冷与落叶的飘零,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万物的变迁。
最后,“为扶藜杖看清幽”,诗人亲自拿起藜杖(一种轻便的登山杖),准备深入这清幽之地,进一步探索和体验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也寓意着他愿意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高雅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