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
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
养蚕多苦心,茧熟他人丝。
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
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
清夜闻歌声,听之泪如雨。
他人如何欢,我意又何苦。
所以问皇天,皇天竟无语。
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
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
养蚕多苦心,茧熟他人丝。
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
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
清夜闻歌声,听之泪如雨。
他人如何欢,我意又何苦。
所以问皇天,皇天竟无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的艰辛生活和深沉情感。"寒女"二字已点明主题,她生来便承受着社会的冷漠与不公。家境贫寒,无法聘请教师,使得她一身学问无处施展,无依无靠。
接下来,诗人通过养蚕和织素的情景,展现了寒女的辛劳和悲哀。她小心翼翼地养育着蚕宝,等待它们吐丝,却发现这些丝线最终成就的是他人的衣物。同样,她付出极大的努力来织布,但所织之物却装点别人的华丽。
诗中的对比手法强烈,如"青楼富家女"一句,便是对寒女命运的鲜明反衬。富家女子自小便有人定下婚姻,终日沉浸在锦绣中,对于织布机杼之事,一概不知或不屑为。
夜深人静时分,寒女听到别人的歌声,不禁潸然泪下。她无法理解他人何以如此快乐,而自己的内心却充满苦楚。最后,她向"皇天"发问,却只得到沉默无语的回应。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刻地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以及她们在生活中的不平等待遇。同时,也表达了寒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
抚衿长欢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