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花飞舞下洪濛,冷落茶烟古佛宫。
剪水装花俱是幻,开帘入隙总因风。
门无行迹知袁令,坐拥重裘属卫公。
遥想净名禅榻上,蒙头端坐万缘空。
瑶花飞舞下洪濛,冷落茶烟古佛宫。
剪水装花俱是幻,开帘入隙总因风。
门无行迹知袁令,坐拥重裘属卫公。
遥想净名禅榻上,蒙头端坐万缘空。
这首诗描绘了雪景下的静谧与禅意。首句“瑶花飞舞下洪濛”,以“瑶花”喻雪,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飘落的美景,同时“洪濛”一词则赋予了画面深远辽阔的意境。接着,“冷落茶烟古佛宫”一句,将视线转向了古寺,通过“冷落”的茶烟,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暗示了雪中古寺的孤独与庄严。
“剪水装花俱是幻,开帘入隙总因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雪花比作剪裁的水花,既表现了雪花的轻盈与美丽,也暗示了世间万物皆为虚幻。而“开帘入隙总因风”则通过自然界的风力,巧妙地解释了雪花飘落的原因,同时也暗含了事物变化无常的道理。
“门无行迹知袁令,坐拥重裘属卫公。”这两句转而描写人物活动,通过“袁令”和“卫公”这两个古代官职的代称,象征着历史人物或隐士的形象,强调了在雪景中的宁静与超脱。这里的“门无行迹”与“坐拥重裘”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体现了外界的寂静与无人打扰,后者则展示了人物内心的温暖与自足。
最后,“遥想净名禅榻上,蒙头端坐万缘空。”以净名(即惠能大师)的禅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蒙头端坐”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专注与平静,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解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和对禅意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晚来恃好,映斜阳、二十四峰交错。
依约红墙林外寺,楼阁参差飞舞。
渔笛吹残,雁行初起,野艇冲烟渡。
澄波如练,落霞远趁孤骛。楚楚。
返照晴岚,涂金刷翠,极目山无数。
浓抹淡妆秋万里,冷到江头枫树。
江水长流,碧山无恙,阅尽狂今古。
锦奴名字,千年片纸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