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儿能授,疆场弟未还。
一身居燕燕,两目夜鳏鳏。
此境真如水,何缘更出山。
萧然无去住,遮莫是禅关。
经训儿能授,疆场弟未还。
一身居燕燕,两目夜鳏鳏。
此境真如水,何缘更出山。
萧然无去住,遮莫是禅关。
这首清代诗人锡缜的《后园(其三)》描绘了一位父亲在教导孩子经书的同时,对远方战场尚未归来的弟弟的深深挂念。诗中的“经训儿能授”表达了父亲的责任和教育传承,而“疆场弟未还”则流露出对战事的忧虑和家庭分离的哀愁。
“一身居燕燕”运用叠字,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孤独无依的生活状态,如同燕子独自飞翔。“两目夜鳏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夜晚的长久等待使他目光空洞,内心充满思念。诗人通过“此境真如水”比喻生活的平淡与心境的寂寥,暗示了他对出世生活的向往。
然而,“何缘更出山”表达出诗人虽然有出尘之心,但又因现实羁绊无法轻易离开,这可能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叹。最后两句“萧然无去住,遮莫是禅关”以超脱的语气收束,似乎在说无论是否出世,都难以逃脱内心的禅意或生活的苦涩,仿佛这便是人生的一种宿命。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复杂交织。
暑湿倦行役,依投得禅关。
空堂纳清风,坐见香霏还。
积水共天远,高僧与云闲。
传闻扁舟人,宿昔庐兹山。
姝者已千载,诸峰高烟鬟。
当时功名成,止在谈笑间。
今岂无国士,宸游一何艰。
凭高望行朝,小雨犹斑斑。
轩冕有何乐,书生分尤悭。
都卢百年中,强半堕险艰。
能著屐几两,恨无茅三间。
傥非身世忘,那得方寸闲。
不见葆真老,功成鬓毛斑。
飘然日边来,复作昼掩关。
所至书满屋,铅黄不停删。
开窗寻丈馀,要看湘南山。
夕待明月至,朝期白云还。
醉吟如乐天,但少素与蛮。
嗟哉道脩阻,无由结朱颜。
惟应梦见之,千里同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