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庶曾何帝力知,七旬三入乂宁时。
春寒谁怕妨花柳,一日东风万国吹。
黎庶曾何帝力知,七旬三入乂宁时。
春寒谁怕妨花柳,一日东风万国吹。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诗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其中“黎庶曾何帝力知”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使其进一步关注后文的描写。“七旬三入乂宁时”则是对时间的描述,表明春天已经到来,气候逐渐和暖。接着,“春寒谁怕妨花柳”一句,以问代答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春日微冷不予畏惧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花柳在春风中逐渐开放的情景。“一日东风万国吹”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到来的广泛影响,东风象征着生机与活力,将这种生动气息吹遍大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欢快、喜悦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深厚情感。
石屋势平旷,峭壁几巉岩。
妙哉天造地设,谁复谓神剜。
畴昔涪翁题品,曾说人寰稀有,岂特冠湘南。
趁取脚轻健,相与上高寒。避秦者,君莫问,意其间。
祖龙文密,至今草木尚愁颜。
赢得功成丹鼎,久矣乘风而去,跨鹤与骖鸾。
犹有白云在,镇日绕禅关。
宿雾楼台湿。晓清初、花明柳润,燕飞莺集。
旧约重来歌舞地,留得艳香娇色。
又梦草、东风吹碧。
午困腾腾春欲醉,对文楸、玉子无心拾。
看蝶舞,傍花立。酒痕未醒愁先入。
记年时、翠楼寒浅,宝笙慵吸。
想驻马河桥分别,恨轻竹风帆烟笠。
早尘暗、华堂帘隙。
倚尽黄昏人独自,望江南回雁归云急。
凭付与,锦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