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顷疏梅开半就。折芳条、嫩香沾袖。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恻恻轻寒吹散酒。高城近、怕听更漏。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十顷疏梅开半就。折芳条、嫩香沾袖。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恻恻轻寒吹散酒。高城近、怕听更漏。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行舟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独自夜航时的孤寂与思念。
"十顷疏梅开半就。折芳条、嫩香沾袖。" 这两句设定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梅花在微冷的空气中开放,一半已经绽放,诗人轻手摘取其枝条,那细腻的花香附着在衣袖上。这不仅描摹了夜色中的美景,更传达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诗人心中似乎有所思念,提及某位男子,可能是过去的知己或情感上的牵绊。在夜色的掩映下,即便是美丽的梅花也与那人的消瘦相互映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往昔的怀念。
"恻恻轻寒吹散酒。高城近、怕听更漏。" 这两句则转向夜行船上的感受。微冷的风中带着酒香,似乎是诗人用以提神解乏,但这也只能暂时驱散心中的寂寞与孤独。高城指代远方或隔绝的地方,而更漏则是夜深人静时分明显的声音,诗人担忧听到那清晰的钟声,会加剧内心的不安。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不舍,以及时间流逝与人的离去之间的关系。溪桥在皎洁的月光和清冷的夜露中显得格外凄凉,诗人感慨的是,那种美景往往是在人们离去之后才完整呈现,这也许是对个人生命体验的一种隐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独行船上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