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不得意,隐几对前山。
谢病攀云出,寻僧累日还。
石泉留策听,竹户映花关。
忆与溪翁别,相期云水间。
怅然不得意,隐几对前山。
谢病攀云出,寻僧累日还。
石泉留策听,竹户映花关。
忆与溪翁别,相期云水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怅然不得意,隐几对前山”表达了诗人因不得志而感到失落,面对山景却难以释怀的心情。接着,“谢病攀云出,寻僧累日还”描述了诗人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选择登山访僧,寻求心灵的慰藉。后两句“石泉留策听,竹户映花关”则细腻地刻画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情景:聆听石泉潺潺,竹门掩映于繁花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最后,“忆与溪翁别,相期云水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与友人重逢的期待,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情感变化与自然之美的融合,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清明初过春弄色,柳黄转绿杏红白。
廿年五度旸台游,屡失花时晚乃得。
萦冈匝野若烟雾,数十百里树万亿。
无风芳华自矜宠,向日光艳相映射。
比香雪海差少香,东瀛樱花岂其敌?
居人种树取落实,却办诗料供游客。
烂漫最数管家岭,层沓周围望无极。
山南大工亦擅胜,敢尽天欢穷日力?
风光有此不留待,垫巾重为逝者惜。
王孙草绿胡末归,欠上秀峰永朝夕。
清明已过冷无那,野桃始华杏未破。
?题故以草得名,吹绿东风尽飘簸。
禅宫因山切云上,梵响出林与泉和。
铁扃石窟经全藏,薪火绵连僧一个。
壁中尚书井底史,愿力吾儒孰与大?
法华椎拓千岁馀,下瞰人间如鸟过。
亦知隔岭胜尤最,一宿先归迫晨课。
诘朝西望峰层层,君等上方正云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