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
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
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
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
祇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
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
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
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
祇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
这首诗名为《题岘山图》,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山头石刻和山下流水的描绘,展现出一幅苍茫而生动的画面。他想象那荒碑矗立,龟形底座与碑首的纹理仿佛龙鳞般峥嵘,暗示着历史的沧桑。接着,诗人将石刻比作神龙挥毫,羊祜的精神赋予了荆楚之地独特的风貌。
诗人进一步推测,当初创作这幅画时,艺术家精心构思,捕捉到了东南烟雾缭绕的意境。然而,观赏者的心态各异,登临此景的襄阳人或许感到愉悦,而吴地的人却可能因此生愁。诗人提到邹湛在酒杯前欣赏,虽然心境不同,但江山永恒,历史长河中人们的感受只是短暂的。
最后,诗人以杜甫为例,提及后人对岘山碑刻的感慨,他们自以为能通过碑文表达深刻情感,却也只是留下陈迹,让后来的行客嘲笑其痴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认为尽管人们的情感各异,但面对山水,都只能感叹岁月如流,行客泪流的场景并非常态。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深刻理解。
龙涎染就,沈水薰成,分明乱屑琼瑰。
一朵才开,人家十里须知。
花儿大则不大,有许多、潇洒清奇。
较量尽,诮胜如末利,赛过酴醾。
更被秋光断送,微放些月照,著阵风吹。
恼杀多情,猛拚沈醉酬伊。
朝朝暮暮守定,尽忙时、也不分离。
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
避贼入深谷,乘桴复悠悠。
四顾江上山,群峰如荠稠。
是时雪霜霁,林壑氛雾收。
茂树荫石壁,澄潭深不流。
蓧荡拥荒岗,冲飙忽飕飗。
山深水更佳,溪喧鸟啼幽。
平昔慕寻胜,所见良未俦。
举世逢祸枢,我独成兹游。
暂赏兴复阑,自誷宽百忧。
舍棹陟绝巘,林光与云浮。
却观来时江,碧线萦长洲。
一室苟自安,两饭无馀求。
彼苍未厌乱,生民何时休。
传闻敌人营,近在濒汉州。
尚恐复飘转,讵敢辞淹留。
已与农父言,佣耕事田畴。
耘耔纾井田,蚕绩充衣裘。
尚享黄发期,庶几谐首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