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本北天津,蜡贝珠犀直万缗。
横海鱼涛身惯狎,钩辀鴃舌语难驯。
罗针綄羽定风向,篓肉甑菇拜水神。
舶趠到关云猬集,征司驱马伺长堙。
南通日本北天津,蜡贝珠犀直万缗。
横海鱼涛身惯狎,钩辀鴃舌语难驯。
罗针綄羽定风向,篓肉甑菇拜水神。
舶趠到关云猬集,征司驱马伺长堙。
这首诗描绘了闽地船只远航的壮丽景象与航海者的智慧与勇气。首句“南通日本北天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船只航行的广阔范围,从南方的福建沿海直至北方的天津,甚至远达日本,展现出航海者的豪情与冒险精神。
接着,“蜡贝珠犀直万缗”一句,通过描述船只上装载的珍贵货物,如蜡制的贝壳、珍珠和犀牛角等,暗示了海上贸易的繁荣与财富的积累。这些物品价值连城,直接映射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横海鱼涛身惯狎,钩辀鴃舌语难驯”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大海比作鱼群翻腾的波涛,航海者习惯于与之亲近;而“鴃舌”则比喻航海者所面对的异国语言,难以驾驭。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航海者在面对自然与文化差异时的挑战与适应能力。
“罗针綄羽定风向,篓肉甑菇拜水神”进一步展示了航海者利用自然现象进行导航的智慧,以及对海洋神灵的敬畏之心。罗盘和羽毛是古代用于判断方向的工具,而“篓肉甑菇”可能是指食物与祭祀用品,航海者通过这些方式与海洋神灵沟通,祈求航行安全。
最后,“舶趠到关云猬集,征司驱马伺长堙”描绘了船只抵达港口时的壮观场面,以及海关官员忙碌的场景。这里的“云猬集”形象地表现了船只密集停靠的景象,而“征司驱马伺长堙”则展现了官员们为迎接远航归来的船只而准备的场景,体现了对航海者的尊重与欢迎。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航海者的勇敢与智慧,也反映了当时海上贸易的繁荣与文化的交流,是一幅生动的海上丝绸之路画卷。
漫誇珍味重唐时,一骑红尘走荔支。
三日闽疆来海舶,自批朱颗自题诗。
久阔襟怀慰几重,莫辞绿蚁泛杯中。
津门燕市秋何限,快得酡颜相映红。
秋园尚绿。看细萼绽金,芳树团粟。
不似重阳气候,佩萸寻菊。
黄陂蒋径荒芜后,幸招邀、饮中张旭。
罢官閒事,登高旧话,但倾酃渌。便一醉、归来睡熟。
戏截字罗池,吟句盈幅。何意披绵,新鲊又香蓬屋。
黄鸡紫蟹谁堪并,和椒糟、风味如玉。
佐觞佳品,墙头篱畔,尚须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