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史将军二首·其二》
《史将军二首·其二》全文
唐 / 杜牧   形式: 古风

壮气盖燕赵,耽耽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0)
注释
壮气:豪迈的气概。
盖:超过。
燕赵:古代中国北方的两个地区。
耽耽:威武的样子。
魁杰人:威猛杰出的人。
弯弧:拉开强弓。
五百步:极远的距离。
长戟:古代的一种长柄武器。
八十斤:形容武器重量大。
河湟:古代地区名,位于今青海、甘肃一带。
内地:中原地区。
遗尘:遗留的痕迹。
何日:何时。
武台:军事指挥的高台。
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
虎臣:勇猛忠诚的臣子。
翻译
豪迈的气概超越燕赵之地,威猛的人如魁首英雄。
拉开强弓能射五百步远,手持重达八十斤的长戟。
河湟并非中原腹地,安史之乱的痕迹尚存。
何时能坐在武台之上,将兵权授予勇猛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雄壮与威严,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和英雄人物的向往。"壮气盖燕赵"一句,以宏大的气势开篇,燕赵自古为武士之地,这里代表着北方的豪迈与勇猛。"耽耽魁杰人"则形容将军之威严,如同山岳一般不可摇撼。

接下来的两句"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具体描绘了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兵器的沉重,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河湟非内地"指的是边疆地区,这里的"非内地"暗示了一种对远离中原、在边陲戍守的将士的同情。而"安史有遗尘"则是对历史上安史之乱留下的隐患和影响的一种担忧。

最后两句"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坐在高台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的向往,以及期待有勇猛如虎的臣子来接受战事的重托。这里的"何日"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武将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对于边塞之战、英雄人物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朝代:唐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生辰:公元803-约852年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卜焕之求双竹

结屋清江上,怜君雅趣深。

自移双竹种,分得半檐阴。

特立夷齐节,相看管鲍心。

祇应风雨夜,听此两龙吟。

(0)

西湖游上人相访于白沙翌日如金山求诗·其二

宗师贪寂灭,祖道益衰迟。

只有青山色,相逢似旧时。

(0)

同黄吟隐湖上散步

暖翻鸭顶一川晴,喜共长堤缓辔行。

落尽繁红春结局,传来太白酒寻盟。

人于冷淡交偏好,句向萧闲吟倍清。

鹈鴂一声林外唤,短篷归带夕阳明。

(0)

真庙挽辞

愁烟暗鼎湖,龙驭入清都。

陟降红云陛,陪歆赤帝雩。

亮阴真圣嗣,遗诏尽嘉谟。

尚见孤臣泣,蒙知直殿庐。

(0)

暮春过洪氏汝曲小园

三月花已休,闲来羡丛薄。

河回地势偏,雨入滩声恶。

绿草旋抽心,青梅犹带萼。

主人归未归,谁省曾游乐。

(0)

新霜感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肠。

隔棺三寸地,如在万里乡。

嚎呼不闻声,饮食空置傍。

昔时忧我寒,缝衣纫线长。

线长必絮厚,要与风霜当。

又每恐我饥,羹臛自调尝。

此身内外间,莫得顷刻忘。

举衣不忍著,举箸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问天苍苍。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