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何事此悲蛩,散入尘寰恨不同。
旧国荒榛寒雨里,古陵衰草夕阳中。
沉沉庭院残更月,寂寂楼台落木风。
无奈年年苦相值,是谁沉醉在笙镛。
清秋何事此悲蛩,散入尘寰恨不同。
旧国荒榛寒雨里,古陵衰草夕阳中。
沉沉庭院残更月,寂寂楼台落木风。
无奈年年苦相值,是谁沉醉在笙镛。
这首《蛩声》由明代诗人赵完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凄凉之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
首联“清秋何事此悲蛩,散入尘寰恨不同”以“悲蛩”开篇,点明了秋夜的凄凉氛围,仿佛那秋虫的哀鸣,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某种无法言说的愁绪和遗憾的共鸣。
颔联“旧国荒榛寒雨里,古陵衰草夕阳中”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苍凉与哀伤。旧日的国家,在寒雨中显得荒芜,古老的陵墓被衰败的草地环绕,在夕阳的余晖下更加显得孤寂与衰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颈联“沉沉庭院残更月,寂寂楼台落木风”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微观的场景——庭院与楼台。深沉的夜晚,残月映照着庭院,寂静之中,落叶随风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尾联“无奈年年苦相值,是谁沉醉在笙镛”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年复一年、无法逃避的痛苦生活的无奈与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只有那些沉浸在音乐中的人们能够暂时忘却忧愁,但这种逃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悲哀。
整体而言,《蛩声》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
持身如处子,得句有馀味。
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
吾病卧里中,车马日一至。
遣医馈粱肉,忧憙见颜际。
慇勤劝加餐,代我破戒罪。
一别已三秋,君室乃其季。
轮囷见眼中,不作千里外。
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客间无胜日,世故可暂逃。
杖藜迎落照,寒彩遍平皋。
夕湖光景丽,晴鹳声音豪。
天长蒹葭响,水落城堞高。
万象各摇动,慰此老不遭。
楚累经行地,处处馀离骚。
幸无大夫责,得伴诸子遨。
终然动怀抱,白发风中搔。
汉终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
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
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
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钟邓。
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
洁斋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