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葺萝径远,数里过桥东。
罗鹊閒林叟,捞虾闹涧童。
藤修篱罥绿,瓜熟架悬红。
扫石客孤坐,迎眸尽化工。
蒙葺萝径远,数里过桥东。
罗鹊閒林叟,捞虾闹涧童。
藤修篱罥绿,瓜熟架悬红。
扫石客孤坐,迎眸尽化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步入一条被藤蔓和野草覆盖的小径,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近处则是一条小桥横跨溪流,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蒙葺萝径远,数里过桥东”,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小径的幽深与静谧,远处的山色若隐若现,引人遐想。穿过小桥,便是另一番景象,仿佛踏入了另一个世界。
“罗鹊閒林叟,捞虾闹涧童”,林中的老者悠闲自得,或许正与自然对话,而溪边的孩子们则在欢声笑语中捕捉着溪中的小鱼,一动一静之间,展现出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藤修篱罥绿,瓜熟架悬红”,藤蔓编织的篱笆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而架上的瓜果则呈现出一片鲜艳的红色,色彩对比鲜明,生机勃勃。
“扫石客孤坐,迎眸尽化工”,一位客人独自坐在石上,静静地欣赏着四周的美景,眼中满是对大自然的赞叹与敬畏。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偶尔停下脚步,用心感受身边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愉悦。
山斋道人梦魂清,梦中细响忽可听。
三峡流泉出幽隐,万蚕食此春叶声。
又疑相如夜病渴,蟹眼乱沸石鼎鸣。
呼童起视果安在,云是四檐甘雨倾。
于时火流祗三日,田兆正作龟纵横。
昨朝太守拜坛下,五龙奉命云雷惊。
小儿放散蜥蜴去,神鼓罢击巫舞停。
田翁翻沟出剩水,妇子田边笑相迎。
商量今岁多酿酒,是间指日当云平。
山斋一饱想无虑,摩腹卧看秋风生。
去年两桨泛清深,正是随雏出凤林。
綵仗浑如天上去,寿光俄向斗边沈。
金花象轴恩虽在,云陇山原痛可任。
我亦堂前飞鹤起,强成哀挽倍伤心。
忆昔联书上辟廱,公如玉树照春风。
鶱腾尚惜十年晚,销散俄惊一梦空。
世事正兹同沸鼎,我身今亦类飞蓬。
怆怀为执归山绋,松柏萧森泪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