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筇扙蹑山阿,影落澄潭映碧波。
日上海潮岚气尽,天连沙漠雁声多。
百年人事浮沉外,九日风光瞥眼过。
哀角暮凄秋色冷,几回感慨共长歌。
手扶筇扙蹑山阿,影落澄潭映碧波。
日上海潮岚气尽,天连沙漠雁声多。
百年人事浮沉外,九日风光瞥眼过。
哀角暮凄秋色冷,几回感慨共长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高望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联“手扶筇扙蹑山阿,影落澄潭映碧波”以生动的动词描绘了诗人手持竹杖攀登山岭的情景,其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潭水中,与碧绿的波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颔联“日上海潮岚气尽,天连沙漠雁声多”进一步扩展了视野,日升潮退,云雾散去,展现出辽阔的天空与远处沙漠的景象,雁群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增添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感。
颈联“百年人事浮沉外,九日风光瞥眼过”转而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将个人命运置于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之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思。
尾联“哀角暮凄秋色冷,几回感慨共长歌”以凄凉的晚角声和寒冷的秋色作为背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情绪,诗人通过几次长歌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所见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对人生、时间、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老来不惯离家久,独卧一庵今八夜。
抵搔十爪垢已满,降伏千魔心未下。
荧荧病眼日更昏,皎皎孤怀谁与泻。
恨无鸾帐与谁俱,独有筇枝伴身亚。
华严性海偶深味,兜率陀天聊复借。
平生好书陋颜柳,近日作诗几沈谢。
百年旅梦行将觉,万里家园犹未舍。
妄缘傥或未尝胆,佳境安得如食蔗。
从来少味燕偏知,早已忘机鼠休怕。
行当遂作重屏图,阘茸凡材任讥骂。
龙章凤姿,燕颔虎颈。巍巍堂堂,弗严而整。
山纳海容,霜根雪节。可畏而亲,力莫之斡。
吾私淑诸,一代之英。多取益给,欲掩滋明。
长庚未艾,白气何来。精爽如在,佳城不开。
出卯则角,堕地而班。岂无所遗,騄骥方闲。
高牙赤舄,惟叔惟虎。有之似之,千载一武。
赳赳桓桓,彼徒见诮。他日凌烟,实先前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