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冷江寒走暮烟,渚清沙浅过游船。
松檐燕雀春能语,石窦鱼龙夜不眠。
城里孤峰偏出海,枕边流水欲稽天。
红尘扰扰还今古,渔子清歌自渺然。
日冷江寒走暮烟,渚清沙浅过游船。
松檐燕雀春能语,石窦鱼龙夜不眠。
城里孤峰偏出海,枕边流水欲稽天。
红尘扰扰还今古,渔子清歌自渺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海珠寺景象。首联“日冷江寒走暮烟,渚清沙浅过游船”以冷日、寒江、暮烟、清渚、浅沙、游船等元素,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江面的静谧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颔联“松檐燕雀春能语,石窦鱼龙夜不眠”则转向了自然界的生动场景。松树下的屋檐下,燕雀在春天里欢快地鸣叫;石洞中的鱼和龙在夜晚也难以入眠,似乎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这一联通过对比春日的生机与夜晚的寂静,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时间的流转。
颈联“城里孤峰偏出海,枕边流水欲稽天”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江边的景致转到了城市的高处,孤峰突兀地伸向大海,仿佛与天空相连。这既是对城市与自然的对比描绘,也是对高度与广度的象征性表达,暗示着人生的追求与超越。
尾联“红尘扰扰还今古,渔子清歌自渺然”收束全诗,将视角拉回人间,面对纷扰的红尘,诗人以渔子的清歌作为回应,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野寺半无门,老佛忘其尊。
院残僧不守,流散寄他村。
我以寺为家,见佛即慰存。
海天流日夜,送月复迎暾。
欲持锡杖尖,挑破黄金盆。
阶树定猿守,风檐怖鸽莽。
街鼓严净夜,人语寂黄昏。
剔起佛前灯,残经聊自温。
夕霭澹城阴,寻君到水石。
门外新潮涨,瀰漫迸阶入。
爽然衡宇清,琴书散幽寂。
庭桧留轻飔,恰与炎歊敌。
宾朋既数过,雅韵时相及。
閒拈壁上题,雌黄任胸臆。
境閟夏如秋,阴虫已唧唧。
烟里闻歌声,渔灯泊沙脊。
处世如浮萍,大都无不可。
昨日与今朝,头颅渐非我。
有酒不肯醉,坐惜流光过。
何来美少年,娉婷复婀娜。
下马闯柴扉,长揖当阶坐。
中厨出浊醪,荐以秋园果。
一觞复一酌,颓然白日堕。
客子殊未阑,主人已高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