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昱师赴请姑苏》
《送昱师赴请姑苏》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同载阖闾人,衣囊覆氎巾。

新烟赤岸暝,融雪太湖春。

钟远移斋候,香迟上定身。

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hīqǐng
sòng / lín

tónggōngrénnángdiéjīn

xīnyānchìyánmíngróngxuětàichūn

zhōngyuǎnzhāihòuxiāngchíshàngdìngshēn

dāngzhībǎohuāpín

注释
阖闾人:指吴国的人民或舟船。
氎巾:一种轻软的丝织品,用来包裹行李。
新烟:刚刚升起的炊烟。
赤岸:红色的江岸,可能形容夕阳映照下的景色。
钟远移斋候:远处的钟声标志着斋戒时间的到来。
定身:禅定中的身体,指僧侣修行时的状态。
举如意:事事如意,吉祥顺利。
宝地雨花:比喻佛法传播,如雨后落花般频繁。
翻译
一同乘坐阖闾人的船只,行李包裹着氎巾覆盖。
新燃的炊烟在赤色的岸边升起,融化的雪水带来太湖春天的气息。
远处的钟声提示着斋戒的时间,点燃的香火慢慢升腾在禅定中。
应当知道这里吉祥如意,如宝地般常常落下佛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送昱师赴请姑苏》。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昱师前往姑苏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象和氛围。

"同载阖闾人"一句,表达了诗人与昱师一同乘坐舟船出行,仿佛回到了春秋时期吴国都城阖闾,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友情的亲近。

"衣囊覆氎巾"则描绘了行装简朴,暗示了旅途的清贫和对师者的尊重。

"新烟赤岸暝",通过"新烟"和"赤岸"的意象,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湖边烟雾缭绕,岸色如赤,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离愁的傍晚景色。

"融雪太湖春"进一步点明时令,春天的太湖冰雪融化,水波荡漾,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钟远移斋候"写出了寺庙钟声悠远,似乎在传递着时间的流逝和对师者行程的期待。

"香迟上定身"则描绘了昱师在斋堂上点燃香火,静心修行的画面,体现了僧人的生活节奏和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当知举如意,宝地雨花频",祝愿昱师在姑苏之地如愿以偿,频繁获得佛法上的启示和成就,如同雨花般繁多。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寓含了对僧人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秋晓

小院声声玉漏稀,遥知清露湿柴扉。

微濛曙色鸡声乱,人静窗纱鸟影来。

(0)

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其八

舟环乌喇特,面面饱看山。

杂树自生灭,河流时往还。

毡庐寒暑共,国界有无间。

垦牧强权在,边民尽出关。

(0)

佟汇白中丞诗墨为楫先郎中题

开国勋贤重朴忠,一门三叶析圭同。

纪恩旄钺归犹子,餐胜江山作寓公。

浩劫居然留片羽,壮猷元不薄雕虫。

远孙桑海无穷泪,祠墓全无况故宫。

(0)

九日李氏园次苏盦韵

商飙又拂鬓蓬来,林薄萧寥起百哀。

异地得朋聊可醉,残年能赋本非才。

中原羹沸民谁主?旷野弦歌俗且猜。

有弟故山方伫立,烽烟南望首频回。

(0)

张魏公三省研马通伯得之属题

投閒假与养亲年,坐看秦头自格天。

绝学寮中蟾泪尽,刳肝为纸有谁怜?

(0)

石遗寄示雨中小雄山观瀑游记并诗率和二绝·其一

县流难得雨中看,尽夺溪门作怒湍。

此景在山常梦见,却输归客独凭阑。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