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合致仕,已閒十六年。
不谓得此寿,念之岂非天。
固穷甘蔬饭,窒欲省药钱。
脱遇人负我,微愠遄释然。
岂无不朽句,作诗垂万篇。
人品虽中中,此心无愧焉。
七十合致仕,已閒十六年。
不谓得此寿,念之岂非天。
固穷甘蔬饭,窒欲省药钱。
脱遇人负我,微愠遄释然。
岂无不朽句,作诗垂万篇。
人品虽中中,此心无愧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杂兴十二首·其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晚年生活态度和心境的诗歌。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七十合致仕,已閒十六年。" 这两句开篇便揭示了诗人的年龄和退休多年的状态,给人以超然物外之感。
接着的"不谓得此寿,念之岂非天。" 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珍惜与感激,并将其归功于自然或命运,这反映出古人对于生命和天命的敬畏之心。
"固穷甘蔬饭,窒欲省药钱。"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晚年生活简朴,不求奢华,只愿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的心境。
"脱遇人负我,微愠遄释然。" 这里表达的是面对不平事时诗人的豁达心态,能够以宽容之心放下所谓的恩怨得失,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的处世智慧。
"岂无不朽句,作诗垂万篇。"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自信与骄傲,同时也透露了一种对后世留名的渴望。
最后的"人品虽中中,此心无愧焉。" 是诗人对自己的评价,表明了虽然在世人的眼里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但他内心清白,无所羞愧,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足与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展现了一位晚年文人的生活境界和精神追求。诗中既有对生命的珍视,也有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同时还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智慧。
暂会复远别,惆怅终无极。
人生非神仙,岂有头不白。
维舟相邀宿,淮水风浪黑。
辗转不复眠,四听人尽息。
丈夫非怀安,少壮宜努力。
况子行多欢,自怪情不怿。
谁言冬宵永,达旦才顷刻。
鸡鸣日光出,握手各南北。
仰谢云中雁,群飞接羽翼。
何以纾我怀,作诗寄相忆。
大风起礼沛,海水群飞扬。
逐鹿未有归,飞熊犹道旁。
一见契千载,立谈开八荒。
蛟龙不可羁,鸿鹄得新翔。
昔为黄石师,智策无与双。
晚蹈赤松赏,功名忽如忘。
由来神仙流,理与天地长。
陵谷自有迁,若人岂复亡。
我行览遗迹,城邑空苍苍。
感古追远游,白云杳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