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佳丽压姑苏,极目江山入画图。
三竺花笼新佛寺,六桥烟锁旧皇都。
舞翻翠袖多称越,曲唱菱歌半是吴。
若问风流何处最,酒船明月泛西湖。
何来佳丽压姑苏,极目江山入画图。
三竺花笼新佛寺,六桥烟锁旧皇都。
舞翻翠袖多称越,曲唱菱歌半是吴。
若问风流何处最,酒船明月泛西湖。
这首诗描绘了杭州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文化氛围。首句“何来佳丽压姑苏”以反问开篇,赞美杭州之美超越了苏州,引人入胜。接着“极目江山入画图”一句,将杭州的自然风光比作画卷,形象地展现了其美景如画的特点。
“三竺花笼新佛寺,六桥烟锁旧皇都”描绘了杭州的佛教文化与历史遗迹。三竺寺被鲜花环绕,新添了佛国的宁静与祥和;六桥在烟雾缭绕中,仿佛锁住了昔日皇城的繁华与辉煌。这两句通过对比新旧,展现了杭州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焕发着新的生机。
“舞翻翠袖多称越,曲唱菱歌半是吴”则聚焦于杭州的民俗风情。翠袖轻舞,菱歌悠扬,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灵动,以及当地人民生活的闲适与快乐。这里巧妙地融合了“越”与“吴”的地域特色,体现了杭州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最后一句“若问风流何处最,酒船明月泛西湖”以设问的方式总结全诗,表达了对杭州西湖之美的高度赞誉。西湖的夜晚,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酒船轻轻摇曳,这样的场景无疑是风流雅致的极致体现。此句不仅点明了诗的主题,也寄托了诗人对杭州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杭州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独特的风韵,是一幅生动的杭州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魅力与韵味。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