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其一)》,表达了对被遣出宫的明妃的同情和怜悯。从技术角度看,诗人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来描绘明妃的心境。
"泪湿春风鬓脚垂" 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明妃悲伤之情,她的眼泪随着春风濡湿了鬓发和衣袖,透露出她的心如刀割。而 "低徊顾影无颜色" 则展示了她因哀美失色的形象,通过对比,以此强调其内心之痛苦。
"尚得君王不自持" 这一句暗示明妃虽然被废,但皇帝仍未能割舍他们之间的情感。"归来却怪丹青手" 指的是回宫之后,她发现自己的容颜已失去往日的光彩,而 "入眼平生几曾有" 则表达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意态由来画不成" 这句话表现了明妃内心的情感是如此复杂,连画家也无法捕捉到她的真实表情。而 "当时枉杀毛延寿" 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以表达明妃对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公和哀怨。
"一去心知更不归" 这句诗直接了当地表露了明妃决绝的心情,既然已经被废,她也就彻底放弃了回到皇帝身边的希望。"可怜著尽汉宫衣" 则是对她命运的一种哀叹,她虽然穿着华丽的宫廷服饰,但却不再拥有过往的荣耀和地位。
"寄声欲问塞南事" 这一句诗表达了明妃想要询问边疆之事,但 "只有年年鸿雁飞" 则是她只能通过传递信息的信鸽来了解外界的情况,感慨万千。"家人万里传消息" 和 "好在毡城莫相忆" 这两句,则是对亲人远隔千里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的生活不再眷恋。
最后一句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是对整个诗篇的总结,也是一种哲理性的感慨。它指出,无论是失去了爱情还是地位,对于个人而言,都是人生的不幸。而这种不幸,是没有方向和界限的,它遍布在人生之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遭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明妃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雨欲来,风萧萧。披桂枝,拂陵苕。繁英陨,鲜叶飘。
扬烟埃,靡招摇。激房帷,发绮绡。中发肤,憯寂寥。
思美人,隔青霄。水渺茫,山岧峣。云中鸟,何翛翛。
欲寄书,天路遥。东逝川,不可邀。芳兰花,日夜凋。
掩瑶琴,闲玉箫。魂睘睘,心摇摇。望明月,歌且谣。
聊逍遥,永今宵。
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
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
烧钱酾酒晓祈风,逐侣悠悠西复东。
浮家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
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
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
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
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