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
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
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偏远且险峻的山峰景象。开篇“萦迂鸟道少人通”生动地表达了这里的幽深与难以到达,连鸟类都不常见踪迹,只有豺狼在夜晚时分才会经过。此处通过对比鲜明的生命活动,凸显出山区环境的荒凉和人类活动的罕见。
“自衒崚嶒逾百丈”一句则从视觉上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使用“衒”字形容山势之险峻,给人以压抑感;“安知七十二高峰”则是在提醒读者,这座山并非孤立,而是众多高峰中的一部分。这里的数字“七十二”可能暗指道教中的七十二洞天,也许在诗人心中,这些险峻的山峰与神秘的仙境相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和神秘力量的感悟,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于寂寞与超脱世俗的心灵追求。
月径千里大,中有神娥宫。
宫旁种玉桂,柯叶垂珑珑。
虾蟆穴其根,出辄气墨蒙。
光魄纵复吐,血赤如顽铜。
不知从何时,更使人踪通。
年年折桂枝,宽少尚易充。
今年拗都尽,秃株立童童。
株秃莫尔攀,堕云双手空。
归来走海上,买鹤问吴翁。
暮契出,朝契归,出入未尝逢日晖。
雄雌曾不离钟室,百年刓弊知者稀。
时移世异不改易,俗眼厌旧君前非。
君王万年千年寿,独怜古器与众违。
昨日霜华厚如雪,百官冻靴朝紫微。
吴王偷就温漏火,始一识之增叹唏。
不知逢逢六街鼓,自此发号通帝闱。
人间钟鼓有多少,多少乱鸣谁肯讥。
府僚忽方驾,乃知决讼馀。
大尹不苛察,群吏不牵拘。
尝称二三贤,助治无偏隅。
新晴乘此凉,行行过我居。
何以延君子,唯有满床书。
何以解君颐,淡句无足娱。
何以留君久,灯烛已照涂。
登车莫言远,驺从美且都。
夹道行人止,按辔宁驰驱。
我老焉所羡,送子立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