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閒云自在眠,人依乎地地依天。
六经不朽道吾道,独学无成年又年。
乡里小儿皆富贵,山川大海尽风烟。
乾坤无著吾侪处,子在禅房我亦禅。
一片閒云自在眠,人依乎地地依天。
六经不朽道吾道,独学无成年又年。
乡里小儿皆富贵,山川大海尽风烟。
乾坤无著吾侪处,子在禅房我亦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境界。"一片閒云自在眠",云游四海,无拘无束,如同闲云般自由自在地休憩。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人依乎地地依天",这是宇宙观的一种体现,表现了人与自然、天地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强调了万物之间的联系和平衡。
"六经不朽道吾道",这里的“六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如《易》、《书》、《诗》等,这些经典被视为传承文化、道德理念的载体。"独学无成年又年"则表达了一种对个人修养和知识积累的执着追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学习与修行永不停歇。
"乡里小儿皆富贵",这里的“富贵”可能并非物质上的财富与社会地位,而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幸福。诗人通过这种表述,传达了一种对平凡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山川大海尽风烟",这一句则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寓意着一切世间万象都在变迁不息之中。"乾坤无著吾侪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无所依附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子在禅房我亦禅",透露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与平静。在这个空间里,时间似乎失去了意义,剩下的是沉浸于冥想之中的诗人和他的精神伴侣。这也暗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纷扰、寻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精神的旅行。
丹井西头山泽癯,平生爱读轩辕书。
石田有芝养白鹤,琐闼无佩悬金鱼。
前年别我朝天去,药笼参苓随所寓。
归来卜筑两山间,绕屋杏花春满树。
木兰之楫沙棠舟,市上孰知韩伯休。
一水相望五十里,峡云江树思悠悠。
楚人歌竹枝,吴人歌白苧。
寄言黄帽郎,停舟向江渚。
江渚清涟漪,江风吹客衣。
三载一朝别,宁无千里思。
子乘道上车,我戴山中笠。
它日若相逢,还当下车揖。
雩阳好山水,三江接龙门。
愿托双鲤鱼,时时寄平安。
我昨梦入丹霞城,山中猿鹤夜不惊。
仙翁楼观在咫尺,白玉作台云作屏。
中有一人眉宇好,翳凤骖鸾碧云杪。
临风赠我琼瑶辞,朗若华星照秋昊。
平明起向画图边,梦耶非耶心惘然。
安期先生渡瀛海,一笑邂逅东南天。
别来未觉红颜老,世间万事邯郸道。
安得同登四万八千丈之天台,历览西华超东莱。
玉桃千岁傥可食,好寄麻姑书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