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昔住庐山下,一十八人同结社。
到寺闻钟即皱眉,只有柴桑姓陶者。
不知何人写此图,风致还似东林无。
阿翁手持九节杖,一童抱琴不受呼。
今人古人同一调,虎溪何必传三笑。
题诗寄谢香炉峰,待我来蹑金芙蓉。
远公昔住庐山下,一十八人同结社。
到寺闻钟即皱眉,只有柴桑姓陶者。
不知何人写此图,风致还似东林无。
阿翁手持九节杖,一童抱琴不受呼。
今人古人同一调,虎溪何必传三笑。
题诗寄谢香炉峰,待我来蹑金芙蓉。
这首诗《题画》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人物与场景,展现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提到的“远公”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法师,他曾在庐山结社修行,与十八位志同道合之士共度禅修生活。诗中以“一十八人同结社”的描述,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隐居图景。
接着,诗人提到在寺庙听到钟声时,只有姓陶的人(可能暗指陶渊明)皱眉,这既是对陶渊明淡泊名利、远离尘嚣性格的描绘,也是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理想化再现。随后,诗人赞叹画中人物的神韵,仿佛置身于东林寺的氛围之中,进一步强化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描绘了一位老者手持九节杖,身旁有一童子怀抱琴,却未被召唤的场景,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老者与童子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默契或超然的交流方式。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并期待未来能亲自体验,通过题诗寄谢的方式,将这份情感寄托于香炉峰与金芙蓉之上,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太和酒楼三百间,大槽昼夜声潺潺。
千夫承糟万夫瓮,有酒如海糟如山。
铜锅镕尽龙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星宫琼浆天下无,九酝仙方谁漏泄。
皇都春色满钱塘,苏小当垆酒倍香。
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
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
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
今年和气光华夷,游人不醉终不归。
金貂玉尘宁论价,对月逢花能几时。
有个酒仙人不识,幅巾大袖豪无敌。
醉后题诗自不知,但见龙蛇满东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