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雨残晴暴所长,客窗花气噀馀香。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
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
剩雨残晴暴所长,客窗花气噀馀香。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
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题为《次韵雨中书怀》。诗人在雨中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剩雨残晴暴所长”描绘了雨后残阳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接着,“客窗花气噀馀香”一句,通过细腻的嗅觉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飞逝的无奈。他时常怀念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的忙碌却让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生活与现实困境之间冲突的深刻理解。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反思。这里“伐冰”可能指代某种艰难困苦的经历,“戚里”则可能是指家族或亲友,而“尽室泛沅湘”则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家人一同在沅水和湘江上泛舟的情景,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暗含着对当下处境的逃避。
最后,“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两句,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担忧。他似乎在等待着某种官方的命令或指示,而“眉间一点黄”则可能象征着即将来临的变故或挑战,预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希望。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
人间事,何堪说。
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
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
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
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
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
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
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
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
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
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
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
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
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
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六歌》【宋·文天祥】有妻有妻出糟糠,自少结发不下堂。乱离中道逢虎狼,凤飞翩翩失其凰。将雏一二去何方,岂料国破家亦亡,不忍舍君罗襦裳。天长地久终茫茫,牛女夜夜遥相望。呜呼一歌兮歌正长,悲风北来起徬徨。有妹有妹家流离,良人去后携诸儿。北风吹沙塞草凄,穷猿惨淡将安归。去年哭母南海湄,三男一女同嘘欷,惟汝不在割我肌。汝家零落母不知,母知岂有暝目时。呜呼再歌兮歌孔悲,鹡鴒在原我何为。有女有女婉清扬,大者学帖临钟王,小者读字声琅琅。朔风吹衣白日黄,一双白璧委道傍。雁儿啄啄秋无粱,随母北首谁人将。呜呼三歌兮歌愈伤,非为儿女泪淋浪。
https://shici.929r.com/shici/lFzx8u.html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
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
铜驼恨,那堪说。
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