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晓驿程登,卓午行营驻。
武帐俨书斋,纸窗迎阳煦。
从来乐三馀,奚必拘温树。
挂瓶菊尚菲,睡鸭兰堪炷。
晰理固忘机,研精亦得趣。
明朝觅此情,回首寒烟路。
侵晓驿程登,卓午行营驻。
武帐俨书斋,纸窗迎阳煦。
从来乐三馀,奚必拘温树。
挂瓶菊尚菲,睡鸭兰堪炷。
晰理固忘机,研精亦得趣。
明朝觅此情,回首寒烟路。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启程,中午驻足行营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读书与自然之美的追求。"明窗"为题,实则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明亮与宁静。
首句“侵晓驿程登”,描绘了清晨出发的情景,充满了旅途的忙碌与期待。“卓午行营驻”,则转而描述了中午时分,行军队伍在营地的短暂停留,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节奏感。
“武帐俨书斋,纸窗迎阳煦”两句,将行营中的武帐与书斋相提并论,强调了即使在行军途中,读书与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纸窗在阳光的照耀下,不仅提供了阅读的光线,也象征着知识的光明与温暖。
“从来乐三馀,奚必拘温树”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利用的独到见解,认为无论是行军途中的闲暇时光(“三馀”),还是温树旁的静坐(“温树”),都是学习和思考的好时机,并非一定要在固定的环境中进行。
“挂瓶菊尚菲,睡鸭兰堪炷”描绘了行营中的自然景象,菊花虽未完全盛开,但依然散发着生机;睡鸭(可能指香炉)上的兰花,香气宜人,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晰理固忘机,研精亦得趣”体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与内心的平静,即使在忙碌中也能找到乐趣,这种乐趣来自于对知识的探索与对自然的感悟。
最后,“明朝觅此情,回首寒烟路”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同时也对过去的旅程怀有深情的回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旅途中保持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境界。
蓬莱藏室盛东都,只著古书并老儒。
后来许事晓星疏,登车不落问何如。
广文先生自有饭,诸公衮衮端无羡。
著脚金坡不作难,问津木天何足办。
作堂聊尔题蓬山,此岂有意亦偶然。
登瀛仙人多姓许,未必先生肯为伍。
书生饶舌定可憎,此话姑置莫葛藤。
先生诸孙皆玉冰,诵书已作鸾鹤声,请来欹枕细细听。
病里无聊费扫除,节中不饮更愁予。
偶然一读香山集,不但无愁病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