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楼船,银山戍鼓。江南江北愁来路。
断霞鱼尾画金焦,残阳鸦背分吴楚。
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英雄才子俱尘土。
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
铁瓮楼船,银山戍鼓。江南江北愁来路。
断霞鱼尾画金焦,残阳鸦背分吴楚。
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英雄才子俱尘土。
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
这首《踏莎行·京口舟中作》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他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舟中的所见所感。诗中以“铁瓮楼船”和“银山戍鼓”为背景,展现了壮丽的江景,同时也寓含着历史的沧桑感。"江南江北愁来路"一句,流露出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淡淡的哀愁。
"断霞鱼尾画金焦,残阳鸦背分吴楚",通过描绘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时空交错的氛围,将眼前景色与地理划分联系起来,暗示历史的分野。
"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诗人感慨自己的功业未竟,才华或许只能化为词章,流露了英雄迟暮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借景抒怀,佛狸祠象征着历史遗迹,潮水回响和秋风的呼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既有壮丽的江景描绘,又有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