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金谷妓,妆罢出兰闺。
看花争欲笑,闻瑟似能啼。
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
持人当桃李,无处不成蹊。
石家金谷妓,妆罢出兰闺。
看花争欲笑,闻瑟似能啼。
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
持人当桃李,无处不成蹊。
这首诗描绘了在侯司空府邸的山园中,一群妓女妆扮完毕后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们在园中活动时的美丽与情感。
“石家金谷妓,妆罢出兰闺。” 开篇点明地点和人物身份,暗示了这些妓女来自富贵之家,如同石崇、金谷园中的佳丽,妆扮完毕后走出闺房,步入了园中。
“看花争欲笑,闻瑟似能啼。”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妓女们在园中游玩时的反应。她们看到美丽的花朵,仿佛在微笑;听到瑟声,似乎在哭泣。这种矛盾的情感表现,既体现了她们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喜爱,也暗示了她们内心的复杂情感。
“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 描述了妓女们在山边歌唱,池畔起舞的场景。她们的歌声随着夕阳的余晖飘散,舞姿映照在溪水之上,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持人当桃李,无处不成蹊。” 最后一句以桃李比喻妓女们的美貌与魅力,指出无论走到哪里,她们的存在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同桃李花开,自然形成小径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妓女们在园中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们的美丽、情感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对女性形象的不同理解和审美情趣。
尊酒相逢,笑同是、旧日天涯行客。
花气轻浣兰襟,琵琶泪无迹。
秋正悄、疏灯自落,风潇洒、桂华流席。
截竹吹云,抽刀断水,天地宽窄。
且休问、吴国当年,甚湖里宇宙夜深觅。
都向藕花多处,似桃源尘隔。
清事满、闲身又好,度冷香、写上词笔。
只怕传过江南,那人相忆。
王风委草,骚赋怨兰,危弦思苦谁说。
坐对素秋摇落。芳菲与鹈鴂。吟壶永、双练发。
悄未觉,翠销红歇。镇闲写,解带披襟,满座香发。
长恨付梨园,似锦湖山,南渡最凄咽。
况是泪枯啼宇,冬青更愁绝。斜阳事,人世别。
怎料理、此间情切。画图展、后视如今,何处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