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有意勒燕然,不道昭陵闭玉关。
却遣毡裘窥汉鼎,拜公遗像独何颜。
诸公有意勒燕然,不道昭陵闭玉关。
却遣毡裘窥汉鼎,拜公遗像独何颜。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的《读郑公奉使录(其二)》。诗中以“诸公”开头,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评价。"诸公有意勒燕然,不道昭陵闭玉关",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勒燕然”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北击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象征着功业彪炳;而“昭陵闭玉关”则暗示着帝王陵寝的封闭,意味着权力的终结。这两句诗对比鲜明,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而不顾国家安危的“诸公”的讽刺。
接着,“却遣毡裘窥汉鼎,拜公遗像独何颜”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毡裘"代指北方游牧民族,"窥汉鼎"则是暗喻这些民族觊觎中原的权力和财富。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批评了那些不顾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只图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同时,最后一句“拜公遗像独何颜”,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那些曾经显赫一时,如今却只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遗憾的“公”们的讽刺与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先生负材气,弱冠游穷边。
麻衣揖钜公,决策期万全。
谓言叛羌背,坐可执而鞭。
意趣小参差,万金莫留连。
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
羲农讫周孔,上下皆贯穿。
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
师道久废阕,模范几无传。
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
教人学虽博,要以礼为先。
庶几百世后,复睹三王前。
释老比尤炽,群伦将荡然。
先生论性命,指示令知天。
声光动京师,名卿争荐延。
寘之石渠阁,岂徒修简编。
丞相正自用,立有荣枯权。
先生不可屈,去之归卧坚。
孤嫠聚满室,糊口耕无田。
欣欣茹藜藿,皆不思肥鲜。
近因诏书起,寻取病告旋。
旧庐不能到,丹旐风翩翩。
人生会归尽,但问愚与贤。
借令阳虎寿,讵足骄颜渊。
况于朱紫贵,飘忽如云烟。
岂若有清名,高出太白巅。
门人俱绖带,雪涕会松阡。
厚终信为美,继志仍须专。
读经守旧学,勿为利禄迁。
好礼效古人,勿为时俗牵。
修内勿修外,执中勿执偏。
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
先生傥有知,无憾归重泉。
《子厚先生哀辞》【宋·司马光】先生负材气,弱冠游穷边。麻衣揖钜公,决策期万全。谓言叛羌背,坐可执而鞭。意趣小参差,万金莫留连。中年更折节,六籍事精研。羲农讫周孔,上下皆贯穿。造次循绳墨,儒行无少愆。师道久废阕,模范几无传。先生力振起,不绝尚联绵。教人学虽博,要以礼为先。庶几百世后,复睹三王前。释老比尤炽,群伦将荡然。先生论性命,指示令知天。声光动京师,名卿争荐延。寘之石渠阁,岂徒修简编。丞相正自用,立有荣枯权。先生不可屈,去之归卧坚。孤嫠聚满室,糊口耕无田。欣欣茹藜藿,皆不思肥鲜。近因诏书起,寻取病告旋。旧庐不能到,丹旐风翩翩。人生会归尽,但问愚与贤。借令阳虎寿,讵足骄颜渊。况于朱紫贵,飘忽如云烟。岂若有清名,高出太白巅。门人俱绖带,雪涕会松阡。厚终信为美,继志仍须专。读经守旧学,勿为利禄迁。好礼效古人,勿为时俗牵。修内勿修外,执中勿执偏。当令洙泗风,郁郁满秦川。先生傥有知,无憾归重泉。
https://shici.929r.com/shici/H7Kyj.html
儒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
难才成自昔,贱学况于今。
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
大羹无和味,至乐寡知音。
磳磴貂裘弊,飘萧鹤发侵。
游秦不得意,思越动长吟。
甑米难求玉,经囊益少金。
拂衣谢宾友,纵棹指云岑。
积叶迷幽径,荒藤络旧林。
涧猿惊重至,野老喜相寻。
山色犹当户,弦声不变琴。
人生贵适意,何必慕华簪。
豪杰争唐鹿,江南号富强。
明时虽混一,馀俗尚彫伤。
税版诛求急,词曹牒诉忙。
皇心悯颓弊,使节付才良。
贫吏先投绂,奸民尽越乡。
闾阎无插笔,田亩有栖粮。
汉阁归期阔,隋河去驿长。
风高片帆疾,钲鼓入秋光。
西郊去岁揖行人,柳暗花浓又一春。
坐想高风清入骨,沉吟佳句健生神。
潺湲杳霭烟波古,散诞逍遥兴趣新。
应笑洛阳车马道,缁衣未免化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