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
难才成自昔,贱学况于今。
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
大羹无和味,至乐寡知音。
磳磴貂裘弊,飘萧鹤发侵。
游秦不得意,思越动长吟。
甑米难求玉,经囊益少金。
拂衣谢宾友,纵棹指云岑。
积叶迷幽径,荒藤络旧林。
涧猿惊重至,野老喜相寻。
山色犹当户,弦声不变琴。
人生贵适意,何必慕华簪。
儒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
难才成自昔,贱学况于今。
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
大羹无和味,至乐寡知音。
磳磴貂裘弊,飘萧鹤发侵。
游秦不得意,思越动长吟。
甑米难求玉,经囊益少金。
拂衣谢宾友,纵棹指云岑。
积叶迷幽径,荒藤络旧林。
涧猿惊重至,野老喜相寻。
山色犹当户,弦声不变琴。
人生贵适意,何必慕华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开篇“儒服若烟海,几人潜圣心”表达了儒家之道如同烟海茫茫,只有少数人能深入其奥妙。接着“难才成自昔,贱学况于今”抒发了古往今来才智之士难以成就,而今世对学问的轻视。
诗中“夫子独神解,明时何陆沉”可能是指孔子之道至高无上,但在当下却显得尤为重要。随后的“大羹无和味,至乐寡知音”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及对真正乐趣的追求。
接下来,“磳磴貂裘弊,飘萧鹤发侵”描绘了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情景。接着“游秦不得意,思越动长吟”表达了诗人旅游秦地未能得其所求,内心对远方(越地)的向往和感慨。
以下,“甑米难求玉,经囊益少金”则是比喻学问之难以及物质财富的有限。而“拂衣谢宾友,纵棹指云岑”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告别和对远方山岭(云岑)的向往。
中间部分,“积叶迷幽径,荒藤络旧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萧索与衰败。紧接着“涧猿惊重至,野老喜相寻”则写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与自然的交融。
最后,“山色犹当户,弦声不变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永恒不变的赞叹,以及他个人内心的平静。结尾“人生贵适意,何必慕华簪”则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人生应追求适意的人生态度,而非盲目攀比。
整首诗通过各种自然景象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学问、友谊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杨华吹复尽,春色但茫茫。
独立西楼上,持情向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