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和伯常自郢州见寄》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西郊去岁揖行人,柳暗花浓又一春。

坐想高风清入骨,沉吟佳句健生神。

潺湲杳霭烟波古,散诞逍遥兴趣新。

应笑洛阳车马道,缁衣未免化红尘。

(0)
翻译
去年在西郊告别行人,柳色深花繁又逢新春。
静坐回味那高尚的风骨,低声吟诵美妙的诗句让精神焕发。
流水远去,烟波浩渺,古意盎然,闲适自在的新乐趣油然而生。
想必会嘲笑洛阳繁华的车马喧嚣,即使身披黑色僧衣,也难逃世俗红尘的纷扰。
注释
揖:告别。
柳暗花浓:形容春天景色繁花似锦。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格。
沉吟:低声吟咏,深思熟虑。
散诞:闲散放纵。
洛阳车马道:洛阳作为繁华都市的象征。
缁衣:僧侣穿的黑色衣服,代指出家人。
红尘:指世俗的纷扰,人间的繁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西郊去岁揖行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回忆去年此时与朋友相别的情景,而今已是新的一年春天,柳树成荫花朵盛开。"坐想高风清入骨"则透露出诗人沉浸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中,这份思念如同清风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潺湲杳霭烟波古"一句,用水流的声响来比喻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索,而"散诞逍遥兴趣新"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新的灵感和乐趣。"应笑洛阳车马道"可能是对朋友间相约游历之事的一种期待或回忆,"缁衣未免化红尘"则是在表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布衣,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消失于世俗的红尘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世事无常时的一种超然与淡泊。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读《后汉书》作小乐府三十八章·其三十二荀文若

文若佐阿瞒,帷幄着奇绩。

既为张子房,何乃阻九锡。

(0)

忆旧游.寄家方虎翰林

桑乾东去路,记玉河烟月几追欢。

狗屠和筑客,旗亭尊酒,唱彻双鬟。

春风马蹄行疾,一日遍长安。

喜孝穆珊瑚,吾家砚匣,已冠仙班。

音书迟白雁,想华清官阙,自异人间。

纵漏催莲炬,酒阑猛省,犹欲追攀。

只是依人憔悴青鬓损朱颜。

传语曲江头,凄凉法曲岂能弹。

(0)

菩萨鬘.南道宫楼院树阴深静晚卉丛生时一散步

春花落尽都无影。桐阴满罩蕉阴冷。晚艳孕秋芳。

纤红发海棠。上清书未读。堕落愁尘俗。

偶结道家缘。何人香案仙。

(0)

青楼怨二绝同用楼字·其二

银筝玉腕竞风流,侠客春游处处楼。

荡子不来天又暮,合昏花暗使人愁。

(0)

唐多令.咏窝丝糖

捣尽筁头泥。春蚕已蜕衣。片饧里作弹丸儿。

不破弥罗三寸茧,谁解道,一窝丝。粔妆汉宫遗。

餦餭久未施。开元宫女尚能为。

今日尚书花餤会,银碗合,使人思。

(0)

女冠子·其三

上清仙梦。桄到十三春洞。玉颜红。

月下随王母,花前别宁封。

黄衶潜解佩,赤舄缓弛弓。称名多误听,为呼侬。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