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年六十,犹是孝廉身。
射策偶见收,遂为侍从臣。
主爱诈亦忠,赫赫侯平津。
长孺不解事,区区论积薪。
淮阳久不调,壮志竟沉沦。
空令千载下,为尔泪沾巾。
公孙年六十,犹是孝廉身。
射策偶见收,遂为侍从臣。
主爱诈亦忠,赫赫侯平津。
长孺不解事,区区论积薪。
淮阳久不调,壮志竟沉沦。
空令千载下,为尔泪沾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公孙的官员,他在六十岁时仍以孝廉的身份在官场中奋斗。通过偶然的机会被选中,他成为了侍从大臣。然而,他的忠诚和才能并未得到公正对待,遭遇了淮阳事件,壮志未酬,最终沉沦。诗人余继登在千年之后,感慨于这位官员的命运,为其泪湿衣襟。
此诗通过对公孙官员命运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与才能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惋惜之情。余继登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这段往事,流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公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