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
欲登昆崙巅,挥手攀扶桑。
腰县倚天剑,身被拂云裳。
出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
琅玕久不宝,灵鸟方高翔。
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
昔年十四五,猛志狭八荒。
欲登昆崙巅,挥手攀扶桑。
腰县倚天剑,身被拂云裳。
出入在元始,顾瞻近三光。
琅玕久不宝,灵鸟方高翔。
吞声勿复道,感慨热衷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的《杂诗十首》中的第一首。诗中以十四岁少年的口吻,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渴望与征服的决心。少年意气风发,立志要攀登最高的山峰——昆仑山,伸手触及太阳之树扶桑。他腰间佩带的是可以斩断苍穹的长剑,身上穿着飘逸的云裳。在元始天尊的身边自由出入,回望时能看见日月星辰。
然而,尽管少年拥有如此非凡的志向和能力,却因外界的不理解或某种原因而感到孤独和无奈,最终选择沉默不语。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热忱与无奈交织的情绪。通过这种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的描绘,诗人展现了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南迁度湘渚,湘渚阻且深。
蛟鱼凌波起,骇浪如高岑。
岩峦仄无地,草木多毒淫。
三岁栖绝域,长恐遂幽沈。
鸣雁自北来,衔书置庭阴。
开椷览流藻,乃是潇湘吟。
薄俗昧交义,贵贱异中襟。
与子绝会面,庶以明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