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前寒雀作饥声,老大都因节物惊。
九日纵弃经夕饮,百年能病几番酲。
白衣于我似无旧,黄菊对人偏有情。
醉里高歌开口笑,世间名利一毫轻。
屋前寒雀作饥声,老大都因节物惊。
九日纵弃经夕饮,百年能病几番酲。
白衣于我似无旧,黄菊对人偏有情。
醉里高歌开口笑,世间名利一毫轻。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苏元老所作,名为《重阳述怀》。诗中描绘了重阳节时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屋前寒雀作饥声”,以屋前寒雀的饥饿叫声开篇,营造出一种秋日萧瑟的氛围。接着,“老大都因节物惊”一句,诗人借寒雀之“惊”,表达了自己面对季节更替、年华老去的感慨,流露出一种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伤。
“九日纵弃经夕饮,百年能病几番酲”两句,通过描述诗人对重阳节饮酒的放纵与对生命短暂的反思,展现了他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深刻领悟。这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白衣于我似无旧,黄菊对人偏有情”则运用对比手法,将“白衣”(可能指朋友或过往的交往)与“黄菊”进行对比,前者似乎已不再熟悉,后者却在重阳节之际展现出特有的温情,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情感的变迁。
最后,“醉里高歌开口笑,世间名利一毫轻”两句,诗人通过酒后的欢歌笑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然。在醉意中,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认识到在名利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值得追求和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焚香拜元日,受岁客他州。
白发难遮老,新年讳说愁。
无人能访戴,有地足依刘。
桃李争春事,梅花笑未休。
大江西去,郁孤台八境,人间图画。
地涌千峰摇翠浪,两派玉虹如泻。
弹压江山,品题风月,四海今王谢。
风流人物,如公一世雄也。
一片忧国丹心,弹丝吹笛,未必能陶写。
西北风尘方澒洞,宰相闲归绿野。
月斧争鸣,风斤运巧,不用修亭榭。
紫枢黄阁,要公整顿天下。
道人幽吟岩壑底,伴晓猿啼秋鹤唳。
自陶情性乐天真,一心不作求名计。
一朝邂逅杨东山,诗声扬扬满世间。
东山才与诚斋敌,手腕中有万斛力。
为君翻九渊,探君骊龙珠。
为君擘沧海,钩上珊瑚枝。
丰城地下掘起龙泉太阿双宝剑,南山雾里窥见隐豹文章皮。
是宝欲藏藏不得,总被东山手拈出。
道人从此诗价高,石廪祝融争崒嵂。
君不见弥明石鼎联句诗,千载托名韩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