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钺亲贤庙算强,旌旗万里作岩疆。
周家同姓盟为长,汉制非刘爵不王。
当日酬勋原异数,至今除患屡分防。
堪嗟诸将功成后,不肯歌钟会未央。
授钺亲贤庙算强,旌旗万里作岩疆。
周家同姓盟为长,汉制非刘爵不王。
当日酬勋原异数,至今除患屡分防。
堪嗟诸将功成后,不肯歌钟会未央。
这首诗《杂感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秦松龄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思考,展现了对权力、忠诚与功名的深刻洞察。
首句“授钺亲贤庙算强”,描绘了君主亲自授予将领兵权,借助贤能之士的智慧进行战略规划,强调了君臣合作的重要性。接着,“旌旗万里作岩疆”一句,以壮丽的景象象征国家的稳固与边疆的安全,展示了国家的强大与统一。
“周家同姓盟为长,汉制非刘爵不王”两句,对比了周朝和汉朝的制度,强调了血缘关系在政权中的重要性。周朝以同姓诸侯国联盟为基础,而汉朝则严格限制非刘氏宗族的封王,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对权力继承的不同理解。
“当日酬勋原异数,至今除患屡分防”则表达了对历史功勋的尊重与对当前防范措施的重视。历史上的功勋是特殊且不可复制的,而今仍需不断警惕与预防可能的祸患,体现了对过去与未来的双重关注。
最后,“堪嗟诸将功成后,不肯歌钟会未央”一句,感慨于功成名就的将领们往往不愿享受胜利的果实,暗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功利的局限。歌钟代表了庆祝与享乐,未央则是宫廷的代称,整句话表达了对功臣未能善终的惋惜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权力、忠诚、功名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