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
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毒雾郴江阔,愁云楚驿长。
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沈湘。
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
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毒雾郴江阔,愁云楚驿长。
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沈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郴江迁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遭遇的坎坷。
"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的不满与无奈。在古代,“逢”是“逢甲子”的简称,即指六十年一次的吉祥之年;“清世”则指太平盛世。这里诗人感叹,如非逢到一个清平的时代,怎会见到战乱时期的皂囊(古代士兵出征时携带的一种装备)呢?
"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面对险恶局势时的坚持与信念。“事”指的是国家大事或个人遭遇,“危虎尾”比喻极其危险的情况;“名”指的是声誉和名节,“胜”是胜利,“泊鹓行”则形容士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行,不随波逐流。
"毒雾郴江阔,愁云楚驿长。"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心情和所见到的景象。“毒雾”形容浓重的迷雾,可能是比喻当时的政治氛围或个人遭遇的困境;“郴江阔”则是说郴江之广阔;“愁云”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心情,“楚驿长”则形容连绵不绝的山脉。
"归时有诗赋,一为吊沈湳。" 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际,依然有着创作诗文的情怀和对故人沈湘的缅怀。“归时”指的是返回家乡的时候,“有诗赋”表明诗人在旅途中仍旧不忘文学创作;“一为吊沈湳”则是说诗人特意写下这首诗来悼念故人沈湳(或名沈湘)。
整体而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以及在逆境中坚守品德与艺术追求的情怀。
天寒好风日,清香透窗纱。
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