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宰相之门,入宫詹之室,居学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足部履民家户阈者,七十年于兹矣;
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口遍食人间烟火者,八千岁犹然乎!
出宰相之门,入宫詹之室,居学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足部履民家户阈者,七十年于兹矣;
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口遍食人间烟火者,八千岁犹然乎!
这首诗描绘了孙莲叔先生在不同社会角色中的生活经历与精神追求。首句“出宰相之门,入宫詹之室”,形象地展现了孙先生从高官显贵的府邸出入,体现了其广泛的社会关系和深厚的人脉背景。接着“居学士、侍御、孝廉、胄子之堂”进一步说明了他在学术界、官场以及家族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足部履民家户阈者,七十年于兹矣”则表明了孙先生在基层民众中长期的实践与服务,长达七十年的时间跨度,强调了他对于民间疾苦的关注与深入理解。这种对社会各层面的广泛接触与深刻体验,是孙先生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两句“继麻姑之迹,追王母之踪”,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麻姑和王母的形象,象征着孙先生在精神追求上的超越与升华。麻姑和王母代表着长寿与仙界的象征,暗示孙先生不仅在世俗生活中有着深厚的根基,更在精神世界里追求着永恒与超脱。
“证如来、观音、文殊、普贤之果,口遍食人间烟火者,八千岁犹然乎!”则表达了孙先生在佛教信仰中的修行与实践,通过证悟佛果,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同时,“口遍食人间烟火”形象地描绘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众生的关怀与慈悲,即使在八千岁的漫长岁月里,这种慈悲与关怀依然未曾消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孙莲叔先生的人生轨迹与精神追求,展现了其在社会、学术、宗教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影响与深远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个人修为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桂含爽气三秋首,蓂吐中旬二叶新。
正是澄江如练处,玄晖应喜见诗人。
汉家萧相国,功盖五诸侯。
勋业河山重,丹青锡命优。
君为禁脔婿,争看玉人游。
荀令焚香日,潘郎振藻秋。
新成鹦鹉赋,能衣鹔鹴裘。
不惮轩车远,仍寻薜荔幽。
苑梨飞绛叶,伊水净寒流。
雪满故关道,云遮祥凤楼。
一身轻寸禄,万物任虚舟。
别后如相问,沧波双白鸥。
天寒发梅柳,忆昔到襄州。
树暖然红烛,江清展碧油。
风烟临岘首,云水接昭丘。
俗尚春秋学,词称文选楼。
都门送旌节,符竹领诸侯。
汉沔分戎寄,黎元减圣忧。
时追山简兴,本自习家流。
莫废思康乐,诗情满沃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