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太常观阅骠国新乐》
《太常观阅骠国新乐》全文
唐 / 胡直钧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异音来骠国,初被奉常人。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

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

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

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

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àichángguānyuèpiàoguóxīn
táng / zhíjūn

yīnláipiàoguóchūbèifèngchángrén
cáigōngshāngbiànshūjīngjiézòuxīn

zhuǎnguīhuíxiùmiànzhéwénshēn
shūsànsuíluánchuīxuānniǎochūn

jīnrèn怀huáijiùshízhúbiànhéngchén
shìliúzhōngxiàchánglìngbiǎohuàchún

注释
异音: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
骠国:古代对东南亚地区的泛称。
奉常人:古代官职,负责音乐事务。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名。
节奏新:新颖的节奏形式。
转规回绣面:形容音乐旋律的变化多端。
丝竹:借代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恒陈:常规的、常见的音乐风格。
中夏: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核心地带。
化淳:教化人民,使风俗淳朴。
翻译
异域的音乐来到骠国,起初是由奉常官员引进。
他的才华足以分辨宫商音律,对新颖的节奏感到惊奇。
他的演奏如同转动规则的绣面,身体动作充满曲线和纹饰。
随着鸾鸟的乐声舒展,声音混杂着春天鸟鸣的热闹。
他的衣襟和衣摆仿佛怀揣着旧日的记忆,音乐风格与常例不同。
不知为何他留在了中原,长久以来他的音乐影响着世人的淳朴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直钧的《太常观阅骠国新乐》,通过对音乐演奏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当时宫廷文化和礼仪之盛。诗中“异音来骠国”表明来自远方的新奇乐声已传入国内,“初被奉常人”则说明这些乐曲已经被朝廷接纳并由专业人员演奏。

“才可宫商辨,殊惊节奏新”一句,通过“宫商辨”的字眼,指出了音乐中的高低音区分得当,而“殊惊节奏新”则表达了对这种全新的乐曲节奏的惊叹。这里的“宫商”,是古代音乐中的两个基本音阶,代表了音乐的高度发展。

接下来的“转规回绣面,曲折度文身”描写的是音乐旋律的流畅与优美,如同织布机中线条的交织一样,表现出音乐结构的复杂和精致。随后“舒散随鸾吹,喧呼杂鸟春”则是对演奏过程中的自然放松和乐曲带来的生动感受的描绘,仿佛在春日听到各种鸟儿齐声歌唱。

最后,“襟衽怀旧识,丝竹变恒陈。何事留中夏,长令表化淳”几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珍视和怀念,更透露出一种希望这种美好的艺术能够长久流传下去的愿望。在这里,“襟衽”指的是古代服饰上的部分,可以引申为衣着,代表旧时的记忆;“丝竹变恒陈”,则是说音乐中的弦乐与管乐虽随时间而变化,但其内在之美依然如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新乐曲演奏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期望它能够长存。

作者介绍

胡直钧
朝代:唐

胡直钧,唐朝人,登贞元十九年进士第。
猜你喜欢

秋明室杂诗·其二十六

江北望江南,迢迢俨千里。

江南隔江北,盈盈但一水。

将心托明月,并入流波里。

流波青天色,夜夜情无已。

一任往来风,吹波连岸起。

岸上依楼人,脉脉当会此。

(0)

杂感·其七

憧憧出门去,黄埃杂车马。

相逢大道傍,谁肯为我下?

仰天招白云,御我之旷野。

呦呦麋鹿音,和者一何寡!

(0)

满庭芳.江永舟中偕易硕甫联句用周美成韵

去国装轻,催年鼓叠,离人与月难圆。

江寒浪浅,千里上孤烟。

写出离骚古意,斲冰雪、石濑溅溅。

乘风去、无归也好,同泛谢公船。残年。

怀旧隐,梅花几树,竹屋三椽。

祇大千云影,飞落襟前。

欲倩湘灵海若,理瑶怨、同诉冰弦。

琴音悄,凭谁徵调,唤醒老龙眠。

(0)

次韵倦知同年病起

倚海楼栏许养痾,田园挂梦领谁何。

药香断续鼠为伴,兵气沉浮鸟不歌。

自警痴怀虞夏没,犹擎大句杜韩多。

至人息踵滋灵液,宛挺孤松悦涧阿。

(0)

己亥杂诗·其二八三

曩将奄宅證淹中,肃肃微言謦欬逢。

肯拓同文门畔石,古心突过汉朝松。

(0)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三

高台明月照花枝,对月看花有所思。

今夜月圆花好处,去年花病月昏时。

饮杯酬月浇花酒,做首评花咏月诗。

沉醉欲眠花月下,只愁花月笑人痴。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仇远 李云龙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