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翠忽入户,飞来何处峰。
人家多傍树,僧寺不闻钟。
流水冲桥急,閒云出岫慵。
何当抚琴坐,愿学卧游宗。
空翠忽入户,飞来何处峰。
人家多傍树,僧寺不闻钟。
流水冲桥急,閒云出岫慵。
何当抚琴坐,愿学卧游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空翠忽入户,飞来何处峰”以空灵的翠色入室,引出远方山峰的神秘感,仿佛是自然界的精灵突然造访,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人家多傍树,僧寺不闻钟”两句,描绘了山林间村落与寺庙的静谧景象,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气息。
“流水冲桥急,闲云出岫慵”则进一步展现了动态与静态的对比美,流水在桥下急急流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奔腾;而悠闲的白云从山间缓缓飘出,又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何当抚琴坐,愿学卧游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追求。抚琴坐,意味着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而“卧游宗”则是指通过想象和艺术创作来体验和探索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邃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若为留得残春,千金一刻从天买。
殷勤酒盏,缠绵词笔,客何为者。
如此平原,余霞犹绮,碧云无罅。
忍茫茫坐对,百端交集,伤心语,春归也。
春去春重来也。更料理、燕娇莺姹。
定应不是,灯明酒酽,今年今夜。
户外桃花,能经几度,随风开谢。
叹流光如驶,笼樱斸笋,又清和夏。
竹倚云眠,槐擎霜立,翠帘不遣寒侵。
玉醪香浅,徐荡客愁深。
十幅红笺写遍,君家语、合璧镕金。
西风起,稻梁尽矣,愁思黯盈襟。沈吟。
怀旧迹,年时院落,犹自愔愔。
记履声未远,茵唾重寻。
徙倚疏桐缺月,双鸿爪、冰雪同心。
梅花下,围炉宴坐,相对试调琴。
一廛栖万玉。仗深护幽兰,春温空谷。乡山画中绿。
慰倦旅心情,小窗横幅。精庐云覆。
耿寒灯、谁窥夜读。
叹承平、向巩风流,坐拥石渠天绿。遐嘱。
丹研铅注,万遍摩挲,郡斋新录。百年芳躅。
芸欲烬,得君续。
笑当时料理,鼲裘银饼,枉自钞胥暗属。
伫归帆、珍箧藏山,抚松倚竹。
销金毁玉。但劫尘过处,无有停宿。
大纛高牙,麾指旌旗,胸中绝少成竹。
防胡未释黄龙戍,带甲又、大江南北。
望远人、掷破金钱,累我苦吟人独。
漫说年来壮志,黑头不得志,丝鬓空绿。
如此风尘,幕府苍茫,那似三间茅屋。
凭教骨肉相依老,免绕尽、回肠千曲。
问甚时、脱我簪裾。画入水村图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