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入名山,愧余非健步。
良医不可求,莫使庸夫误。
采药入名山,愧余非健步。
良医不可求,莫使庸夫误。
这首诗《病足(其一)》由清朝的袁世凯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寻求良医却难以找到的感慨。
首句“采药入名山”,描绘了诗人为了健康,不辞辛劳地深入名山寻找草药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疗法的信仰和追求。然而,“愧余非健步”一句,转折点出现,诗人自谦自己并非强壮之人,暗示了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为后续的病情埋下伏笔。
接着,“良医不可求,莫使庸夫误。”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真正高明医生的渴望与无奈。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位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生并非易事,而误信庸医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这不仅是对个人健康问题的担忧,也反映了社会中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良莠不齐的现状。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类困境——在面对疾病时,如何寻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和专业人士。它不仅是一次个人经历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医疗环境的一种隐喻和反思。
五月问修途,今日一百里。
莫投彭泽县,愧此邑中士。
古观官道傍,借榻暂少憩。
折腰向道士,乞我五斗米。
聊为奴仆饭,明日更早起。
天公不求金,富媪不复藏。
居然土同价,散作草木芳。
英英园中葵,一心倾太阳。
采采篱下菊,令汝寿命康。
惟此木之犀,更贮万斛香。
雄姿傲霜雪,鳞甲森青苍。
三贤鼎足立,正色凛相望。
岂比桃李徒,红紫纷披昌。
聊息贪者心,来上君子堂。
岁晚从我游,寘汝兄弟行。
史君天资高,夙昔事幽屏。
长怀渺丘壑,馀习谢钟鼎。
东篱羲皇人,槁死骨已冷。
凄其千载后,妙处一笑领。
高堂娱白发,兄弟极整整。
不须南阳泉,寿与日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