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曾为底恶,霜乃得能嗔。
罢曳木无守,虔刘风不仁。
枫衰山反本,石出水藏神。
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
草曾为底恶,霜乃得能嗔。
罢曳木无守,虔刘风不仁。
枫衰山反本,石出水藏神。
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冬景感怀》,通过对冬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
首句“草曾为底恶”,以草的枯萎象征生命的衰败,暗示了自然界的无情变迁;“霜乃得能嗔”则以霜的严寒和冷酷,比喻岁月的严苛和人生的艰辛。接下来,“罢曳木无守”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在寒冬中失去生机,难以坚守的状态;“虔刘风不仁”则进一步描绘了风吹落叶的残酷景象,暗指世事无常,人事如梦。
“枫衰山反本”描绘了枫树凋零后,山体露出原本的面貌,寓言生命褪去繁华后的质朴;“石出水藏神”则通过石头在水中显现,暗示了深藏不露的智慧或精神力量。最后两句“浩叹吾其老,犹为逆旅人”,诗人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如同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虽老仍觉漂泊不定,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凝练,借景抒怀,寓哲理于自然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理解。
开冬肇时序,时序异畴曩。
烈烈严气升,肃肃玄阴敞。
同云匝阡陌,凝霜被榛莽。
寒暑鉴迭代,休咎究消长。
郊原值穷节,庭户息群响。
疾病倦淹留,寤寐纵偃仰。
感物殷怀抱,离人绝心赏。
幽独岂无闷,至乐非外奖。
形变化随逝,意惬神俱往。
永解区中缘,安排契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