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亲在四方,飘萍无定处。
非不数寄书,游子渺难遇。
岁晚多疾风,黄叶落枯树。
望远无人归,乌鹊故相误。
所亲在四方,飘萍无定处。
非不数寄书,游子渺难遇。
岁晚多疾风,黄叶落枯树。
望远无人归,乌鹊故相误。
这首清代马庸德的《古意》描绘了一幅游子在外漂泊的凄凉画面。诗人以"所亲在四方,飘萍无定处"开篇,形象地比喻亲人分散各地,自己如同水上浮萍,居无定所,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自身的孤独感。接着,"非不数寄书,游子渺难遇"写游子虽然频繁寄信,但因距离遥远,收信人难以收到,暗示了通信的困难和音讯的稀少。
"岁晚多疾风,黄叶落枯树"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瑟,以深秋的疾风和落叶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变迁,枯树则寓示着游子的孤独和岁月的无情。最后,"望远无人归,乌鹊故相误"借乌鹊南飞的典故,表达出游子期待归乡却无人相伴的无奈,以及内心的迷茫和期盼落空的苦涩。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游子在外的艰辛和对家的深深眷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昨日看泉到山北,石路巉岩苦攀陟。
寻源未穷力已疲,百步无多几停息。
今朝寻梅到西坞,野旷霜晴好风日。
两株却傍山家开,柴门蓊菀连丛棘。
老樵出迎颇解事,扫石坐我吟其侧。
疏花冷蕊自逞妍,不放寒香洗胸臆。
何郎久没杜陵老,好句独有林逋得。
花虽无情弗与较,嗟我怀抱花宁识。
明当携酒此问春,东风应念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