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城外鸳鸯湖,郎官帆开十幅蒲。
人游玉壶天上下,鸟度屏风山有无。
起舞或呼谢鸲鹆,赋诗争传郑鹧鸪。
酒酣不怕归路晚,将军曾识李金吾。
秀州城外鸳鸯湖,郎官帆开十幅蒲。
人游玉壶天上下,鸟度屏风山有无。
起舞或呼谢鸲鹆,赋诗争传郑鹧鸪。
酒酣不怕归路晚,将军曾识李金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游湖图景。诗人杨维桢以细腻的笔触,将秀州城外的鸳鸯湖风光与游湖之人的欢愉心情交织在一起。
首句“秀州城外鸳鸯湖,郎官帆开十幅蒲”描绘了鸳鸯湖的宁静与美丽,郎官乘着十幅蒲帆的小船悠然驶过,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与雅致。
“人游玉壶天上下,鸟度屏风山有无”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与想象,将游人置于天与地之间,仿佛在玉壶中自由穿梭;而远处的山峦时隐时现,如同屏风般变化莫测,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神秘的氛围。
“起舞或呼谢鸲鹆,赋诗争传郑鹧鸪”则展现了游湖之人的情趣与才情。他们或起舞欢歌,或赋诗吟唱,其中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深情呼唤,体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雅与豪情。
最后,“酒酣不怕归路晚,将军曾识李金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即使夜幕降临,也不惧归途漫长,因为心中有诗,有友,有美景相伴,便是最美好的旅程。同时,通过提及“将军曾识李金吾”,也透露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向往,以及对英雄豪情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引用,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
晚程息劳辙,白日流西晖。
水鸟得鱼去,耘夫荷锄归。
川原杳仟绵,林野杂依霏。
一来扣竹馆,相邀入荆扉。
重岩吐清溜,澄阴布残菲。
曰予考此室,十世相因依。
左右桑果足,岁日鸡豚肥。
丰犹未至裕,歉亦无能饥。
予闻良自惬,欲谋北山薇。
有田可同耕,有蚕当共衣。
车夫猝无情,此志仍重违。
昔时陶令弹琴县,今日君为主簿官。
地胜不嫌清俸薄,政公还得众人欢。
江分九派潮常到,岳沓千峰夏亦寒。
闲客欲游游未得,画成图轴乞予看。
荆山已童若耶涸,若耶可采山可凿。
金精少皞不敢秘,鉴坏飞就欧冶错。
祝融煽焰千丈芒,玄冥洗光万里烁。
冷侵鸾镜影自舞,泓澈鬼神胆欲落。
圆象曜灵绛气浮,玉台悬处风飕飕。
山人一玩一心骇,毛骨竦竖难伫留。
直徵千金就我卖,拂拭高堂向人挂。
我行镜中人亦行,我拜镜中人亦拜。
向前试问镜中人,一我何缘有两身。
知是傍人知是我,一笑问君谁假真。
人在镜中亦一笑,惟我与君同一照。
照人照我休照形,照出人心方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