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题曾入百花名,长恨濛濛画不成。
灞岸雨馀粘穗湿,章台风暖扑人轻。
缓随流水知无力,閒度高楼似有情。
想得山斋清影里,乱和蛛网惹柴荆。
品题曾入百花名,长恨濛濛画不成。
灞岸雨馀粘穗湿,章台风暖扑人轻。
缓随流水知无力,閒度高楼似有情。
想得山斋清影里,乱和蛛网惹柴荆。
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杨花》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花的形态与特性,赋予了自然之物以情感与生命。
首联“品题曾入百花名,长恨濛濛画不成”,开篇即点明杨花虽美,却难以捕捉其神韵于画中,表达了对杨花独特魅力的赞叹与惋惜。接着,“灞岸雨馀粘穗湿,章台风暖扑人轻”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杨花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形态变化,雨后沾湿的穗头与温暖春风中的轻盈飘舞,生动地勾勒出杨花的动态美。
“缓随流水知无力,閒度高楼似有情”进一步深化了杨花的形象,将它拟人化,赋予了“无力”与“有情”的特质,仿佛杨花在缓缓随水而行时,也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情,静静地在高楼间徘徊,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最后,“想得山斋清影里,乱和蛛网惹柴荆”两句,想象杨花在山斋的清静环境中,与蜘蛛网交织在一起,既表现了杨花的平凡与脆弱,又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相依相存的关系,充满了和谐与共生的美好意象。
整首诗通过对杨花细致入微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下车书奏龚黄课,动笔诗传鲍谢风。
江郡讴谣誇杜母,洛城欢会忆车公。
笛愁春尽梅花里,簟冷秋生薤叶中。
不道蕲州歌酒少,使君难称与谁同。
芒芒上玄,有物有则。厥初造命,立我艺则。
爰兹族类,有觉先识。斯文未丧,诞育明德。
允矣顾生,载灵之和。沈根芳沼,濯秀兰波。
渊翘戢颖,景茂凌华。惟是德心,是用闲邪。
德心伊何,行归于周。希高仰峻,企远怀悠。
匪愿在明,靡倦斯幽。凡我同朋,瞻言清休。
慎终于远,俾民归厚。言若有行,及予携手。
何以恤我,其仁孔有。心之云爱,隆敬其久。
既迈斯仁,亦迪兹文。藻不雕朴,华不变淳。
有斐君子,如圭如璠。仰钦德类,依怀惠诠。
式扬好问,邦家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