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
鹳鸣山欲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连秋蓼红。
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
鹳鸣山欲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连秋蓼红。
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句,融入了历史人物和深厚的情感。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忠诚品格的赞扬。
“香径绕吴宫”一句,设定了诗歌的场景在古代的吴地,即今天的苏州附近。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香径,即花开的道路,这里用来形容吴宫周围的美丽景致,给人以深刻印象。
“千帆落照中”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水上交通图景。千帆连连,帆影交错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中,展示了当时吴地水运发达和商业活跃的场景。
接下来的“鹳鸣山欲雨”和“鱼跃水多风”,则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写。鹳鸣声中带有一丝秋意,预示着天气即将变化,而鱼跃水面,则是江南特有景观,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知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把握。
“城带晚莎绿”和“池连秋蓼红”,诗意更加深邃。城墙上的野草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翠绿,而池塘中的蓼科植物在秋天绽放出鲜明的红色,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缅怀和不舍。
最后,“当年国门外,谁识伍员忠”一句,则是诗人引入历史人物伍员,表达了对其忠诚品质的赞美。伍员是西汉初年的忠臣,他在边关坚守职责,直至去世。这里提及他,是为了强调忠诚不渝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隐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
正御沟、春水溶溶。
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
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前事、梦魂中。
但寒烟、满目飞蓬。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
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