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声甘州.为冯佩方题其尊人超翁临小仙铁笛图卷子》
《八声甘州.为冯佩方题其尊人超翁临小仙铁笛图卷子》全文
清 / 吴湖帆   形式: 词

倚红牙铁笛一声吹,晦迹寄愁怀。

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

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

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

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

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

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

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

(0)
鉴赏

这首词以铁笛声为引,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倚红牙铁笛一声吹",开篇即展现出画面主角冯佩方尊人超翁的风采,倚着红色笛身的铁笛,笛声悠扬。"晦迹寄愁怀"则暗示了超翁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通过笛声传达出淡淡的忧郁和愁绪。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清霜喷竹"与"微风送籁",描绘了笛声在秋夜中的回荡,仿佛霜降时竹林的清冷与微风中的婉转,与芳草连绵的广阔背景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玉龙哀怨"与"春雷动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笛声的激昂与情感的强烈,仿佛是龙吟般震撼人心。

"伊州曲"与"瑶台"的提及,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美妙与仙境般的氛围,让人想象超翁在月光下吹奏,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状元画本"和"弘农遗韵"则暗示了超翁艺术造诣之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词的下半部分,回忆起超翁在月下长吟的场景,以及他在劫难之后的坚韧与心境,"劫后诉余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坚韧不屈。最后,词人将目光转向深夜的烛火旁,超翁的女儿陪伴他,一同品读诗词,生活虽平凡,但仍有诗意。

整首词以笛声为线索,串联起超翁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温馨的描绘,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吴湖帆的笔触细腻,词藻华丽,充分体现了晚清末年至近代初词坛的特色。

作者介绍

吴湖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次韵致政华殿丞怀旧见寄

佩韘相从四纪前,鲤庭论契荷忘年。

文如潘陆倾江海,学造重黎绝地天。

簪绂弃来名已厌,乡闾归后乐应全。

冥飞尚隐樊笼旧,未副初心愧昔贤。

(0)

同事閤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0)

八月十二日再入都

野色连山碧,时光似水流。

邹阳仍是客,李广不封侯。

业已诗中老,何须病始休。

草根萤一点,寂照万端忧。

(0)

偶书

自古挑才扬,暨汉多书木。

才木虽不同,一音贯吴蜀。

大道无异同,奚庸析耳目。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

所知馀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时吾继续。

日月吾光明,变化吾机轴。

夫人同此机,宇内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怀玉。

礼三百三千,是谁不备足。

父母谁不爱,弟幼谁不育。

事上谁不敬,对宾谁不肃。

步步在杏坛,句句香芬馥。

群峰穿白云,碧流响松谷。

谆谆帝诲我,敢不拱承嘱。

夙兴笔此诗,既复从首读。

此读人不闻,惟有庭前菊。

(0)

偶题

鹅黄又染柳丝丝,自笑劳生作么为。

雨耒云耕三寸管,风棂月牖一联诗。

酒逢知己何妨醉,事不如人且待时。

祇恁眼前随分去,展开怀抱豁双眉。

(0)

次韵凌义山·其一

自怜老境渐侵寻,检点头颅雪旋深。

无酒浇愁还独啸,有时得句但长吟。

一天月色涵秋意,四壁蛩声恼客心。

好是夜凉清似水,萧萧风度古松林。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