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红牙铁笛一声吹,晦迹寄愁怀。
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
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
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
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
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
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
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
倚红牙铁笛一声吹,晦迹寄愁怀。
听清霜喷竹,微风送籁,芳草无涯。
不道玉龙哀怨,动地起春雷。
歌彻伊州曲,还唱瑶台。
认取状元画本,就弘农遗韵,白鹤重胎。
忆长吟月下,劫后诉余灰。
更凝思、枕烟深处,伴青镫絮咏有裙钗。
人归去,了寻常梦,燕子飞来。
这首词以铁笛声为引,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倚红牙铁笛一声吹",开篇即展现出画面主角冯佩方尊人超翁的风采,倚着红色笛身的铁笛,笛声悠扬。"晦迹寄愁怀"则暗示了超翁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通过笛声传达出淡淡的忧郁和愁绪。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清霜喷竹"与"微风送籁",描绘了笛声在秋夜中的回荡,仿佛霜降时竹林的清冷与微风中的婉转,与芳草连绵的广阔背景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深远感。"玉龙哀怨"与"春雷动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笛声的激昂与情感的强烈,仿佛是龙吟般震撼人心。
"伊州曲"与"瑶台"的提及,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美妙与仙境般的氛围,让人想象超翁在月光下吹奏,仿佛置身于仙界之中。"状元画本"和"弘农遗韵"则暗示了超翁艺术造诣之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词的下半部分,回忆起超翁在月下长吟的场景,以及他在劫难之后的坚韧与心境,"劫后诉余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坚韧不屈。最后,词人将目光转向深夜的烛火旁,超翁的女儿陪伴他,一同品读诗词,生活虽平凡,但仍有诗意。
整首词以笛声为线索,串联起超翁的生活片段,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温馨的描绘,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吴湖帆的笔触细腻,词藻华丽,充分体现了晚清末年至近代初词坛的特色。
佩韘相从四纪前,鲤庭论契荷忘年。
文如潘陆倾江海,学造重黎绝地天。
簪绂弃来名已厌,乡闾归后乐应全。
冥飞尚隐樊笼旧,未副初心愧昔贤。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自古挑才扬,暨汉多书木。
才木虽不同,一音贯吴蜀。
大道无异同,奚庸析耳目。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
所知馀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时吾继续。
日月吾光明,变化吾机轴。
夫人同此机,宇内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怀玉。
礼三百三千,是谁不备足。
父母谁不爱,弟幼谁不育。
事上谁不敬,对宾谁不肃。
步步在杏坛,句句香芬馥。
群峰穿白云,碧流响松谷。
谆谆帝诲我,敢不拱承嘱。
夙兴笔此诗,既复从首读。
此读人不闻,惟有庭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