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事閤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
《同事閤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0)
注释
奚疆:指某个地方。
山水:自然景观。
东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
物色:景色。
土俗:当地的风俗习惯。
万壑:众多山谷。
千岩:无数的岩石。
南地:南方地区。
扁舟:小船。
短棹:短桨。
好景:美丽的景色。
边塞:边境地区。
具区:古地名,今江苏苏州附近。
使还:出使归来。
雅志:高尚的理想或志向。
左符:古代官印的一种。
守江湖:在江河湖海之地担任守官。
翻译
这里的山水比起东吴还要秀美,虽然景色相同但风俗各异。
南方多山峦沟壑,千岩万壑在这里随处可见,而小船短桨的景象却见不到。
面对这美好的景色,我却感叹身处边塞,勾起了对故乡具区的思念。
等到出使归来,我希望能实现我的高尚志向,再次请求担任江湖边郡的守官。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苏颂对奚国山水的独特感受,与江南故乡的对比。他首先指出奚疆的山水虽然景色相似于东吴(古代江南地区),但地方风俗却大相径庭。接着,诗人强调了南地特有的“万壑千岩”景观,而这样的景象在扁舟短棹的江南水乡则较为罕见。他感叹眼前的美好风光竟然位于边塞之地,这触发了他对家乡具区湖畔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达了自己期待出使归来后,能够实现自己的雅志,再次请求担任江湖守卫的工作。整首诗通过山水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两地风土人情的感慨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和太常萧少卿近郊马上偶吟

田园经雨绿分畦,飞盖闲行九里堤。
拂袖清风尘不起,满川芳草路如迷。
林开始觉晴天迥,潮上初惊浦岸齐。
怪得仙郎诗句好,断霞残照远山西。

(0)

和萧少卿见庆新居

湘浦怀沙已不疑,京城赐第岂前期。
鼓声到晚知坊远,山色来多与静宜。
簪屦尚应怜故物,稻粱空自愧华池。
新诗问我偏饶思,还念鹪鹩得一枝。

(0)

自题山亭三首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
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0)

印秀才至舒州见寻,别后寄诗依韵和

羁游白社身虽屈,高步辞场道不卑。
投分共为知我者,相寻多愧谪居时。
离怀耿耿年来梦,厚意勤勤别后诗。
今日溪边正相忆,雪晴山秀柳丝垂。

(0)

还过东都,留守周公筵上赠座客

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
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
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
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

(0)

观人读《春秋》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