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缕曲.红桥春泛图,为潘补之舍人题》
《金缕曲.红桥春泛图,为潘补之舍人题》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词  词牌: 贺新郎

未忍扬州别。放晴湖、八窗六柱,赵家轻鹢。

一自紫云淮上去,瘦了蜀冈颜色。

似镜里、初眉颦碧。

更怪横波鬟影暗,被柳丝、都把楼台幂。

烟动处,但闻笛。水荭溅雨香流席。

向旗亭、狎莺眠燕,梦犹堪忆。

红药年年无恙在,莫怨青青荠麦。

总付与、东风狼藉。

且上平山高置酒,任疏钟、打起春城夕。

残照外,大江白。

(0)
鉴赏

这首《金缕曲》描绘了一幅春日泛舟红桥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细腻。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别离后的景色变化,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开篇“未忍扬州别”,表达了对别离的不舍之情,随后通过“放晴湖、八窗六柱,赵家轻鹢”描绘了湖面晴朗,船只轻盈穿梭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一自紫云淮上去,瘦了蜀冈颜色”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蜀冈拟作女子,因紫云离去而显得消瘦,形象地表现了别离的哀愁。

“似镜里、初眉颦碧”进一步描绘了湖面如镜,倒映着初生的绿意,仿佛是女子蹙眉时的碧绿之色,细腻地捕捉了春日的色彩变化。接下来,“更怪横波鬟影暗,被柳丝、都把楼台幂”则通过柳丝遮掩楼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之美,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烟动处,但闻笛”一句,以笛声贯穿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悠扬与哀愁,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最后,“水荭溅雨香流席,向旗亭、狎莺眠燕,梦犹堪忆”描绘了雨后水荭散发的香气,以及在旗亭下莺燕相伴的场景,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红药年年无恙在,莫怨青青荠麦”一句,通过对比红花与青草,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与短暂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不朽的期待。“总付与、东风狼藉”则以东风的吹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但又暗示着新的开始。

“且上平山高置酒,任疏钟、打起春城夕”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美景中畅饮,享受春日的余晖,让心灵得到慰藉。“残照外,大江白”以夕阳下的大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完美地收束了整首词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白鹤寺北轩围棋

祇园隐城角,开轩极幽邃。

日影转不到,居常抱秋气。

余兹度炎燠,一局忘万事。

扰扰门外人,谁知此中意。

(0)

二乐榭

■山北来耸峨峨,汉水东下流滔滔。

开轩直可望百里,最爱此榭凌云高。

(0)

第一百六十七

阴风千里来,惊浪满吴楚。

世事两茫茫,飘泊欲谁诉。

(0)

登君山二首·其一

径欲涉方壶,沧溟何太远。

试登君山杪,直望苍梧晚。

寂无纤尘动,迥快千里眼。

胜境真少伦,仙山连禁苑。

(0)

晁无咎张文潜同校名臣事迹因赠

画省深沉天上居,道貌日与尘客疏。

天公恐我太寂寞,更遣两仙同校书。

名臣已去骑箕尾,尚有规模在新史。

浩然初若泛沧溟,目眩形劳安得止。

兴亡治乱略可知,两公少壮方施为。

斋房比邻数相就,听公清谈胜饮酒。

(0)

西江月·其五

小立画桥西畔,仙车蓦送香风。多情问我太匆匆。

疑是当年小宋。须识蓬山不远,梨云路杳无踪。

觉来斜月隔帘栊。不是相逢是梦。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